广岛

豆瓣
广岛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22233379
作者: [美] 约翰·赫西
译者: 董幼学
格式: 精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发行时间: 2025 -8
装订: 精装
价格: 58.00元
页数: 248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美] 约翰·赫西    译者: 董幼学

简介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六个普通人的故事,几代人的创伤记忆
原子弹的无声闪光,今日之警世预言
◎作品看点
★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1946年,《纽约客》专号发表《广岛》,首印4万册杂志在一天内销售一空;后图书版上市,首印25万册在一周内售罄,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截至1993年作者赫西去世时已销售350万册。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评选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100部新闻作品”,《广岛》名列首位。直到今天,《广岛》仍是美国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必读书。
★ 原子弹爆炸真相首次深度呈现。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到美国研发的“新型武器”以及对日取得的胜利,尽管多家媒体派驻有随军记者报道对日作战,但迫于新闻管控以及报道立场,对于原子弹造成的危害,少有人提及。约翰·赫西亲赴广岛,第一次将原子弹爆炸的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
★ 普利策奖得主开创性书写方式。“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作者不断往返于欧亚大陆,凭借以战场为素材的小说《阿达诺之钟》获普利策奖。作为“新新闻”写作最早的践行者之一,作者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以冷静、克制而充满细节的报道将读者带进核爆后的广岛。
★ 战争宏大叙事背后,六个普通人的故事。 在美国及全世界都沉浸在对日使用原子弹终结了战争的背景下,作者带我们走进1945年8月6日清晨东亚罐头厂人事部女职员佐佐木敏子的办公室、私人医生藤井正和的诊所门廊、裁缝遗孀中村初代的厨房、传教士克莱因佐格神父所在的教会、年轻外科医生佐佐木辉文所在医院的走廊以及牧师谷本清刚到的一个富人家门口,跟随他们的视线和脚步,走进核爆发生当日的广岛以及一年内他们的经历。
★ 四十年的创伤记忆,“战争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四十年后,作者再赴广岛,续写六个普通人的故事:或勉力维持着生计,或绝口不提四十年前的经历,或致力于帮助其他“被爆者”。不时发作的身体、精神症状时时让他们重回四十年前的核爆一刻。“被爆者”的平均寿命为62岁,一生忍受着时断时续的虚弱、偶发性头痛、消化问题以及来自他人的歧视。
★ 核战的末日呈现,今日之警世预言。一道无声的闪光后,大火里的城市,倒塌的房屋,脱落的皮肤,熔化的眼球……1946年,作者已将核战末日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各国扩充核武军备、战争不断的当下,《广岛》仍是一则警示预言,提醒着我们世界的创伤记忆以及核战将给全人类带来的末日景象。
◎内容简介
日本当地时间1945年8月6日早8时15分整,一枚“新型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随着一道无声的闪光,30万普通市民的人生被彻底改变。
近一年后,当美国国内已经放弃了对广岛的关注,普遍支持对日使用原子弹,普利策奖得主约翰·赫西亲赴广岛调查原子弹爆炸,将读者带回那个明媚的夏日清晨,与6个普通人一起走进他们的厨房、通勤电车、办公室,见证他们在同一时刻的经历以及40年的人生轨迹。
◎图书推荐
我相信赫西先生已经为(原子弹的)可怕后果描绘了一幅真实的图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关于这本书,没有什么能与书中的内容相提并论。它为自己代言,并以一种令人难忘的方式为人类代言。
——《纽约时报》
《广岛》的故事成为我们思考世界大战和核浩劫的一部分。
——《纽约客》
《广岛》是战争中诞生的最佳新闻报道,将主导公众对于广岛核爆以及核武器的讨论。
——《纽约先驱论坛报》
倘若战事再起,这或许——甚至是很有可能——将是你和其他数百万平民将要面临的命运。
——《印第安纳波利斯新闻报》
《广岛》从原子弹实际受害者的视角出发,是任何奥本海默式视角的补足之作。
——GQ杂志
关于战争的最伟大经典之一。
——《新共和》
每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星期六文学评论》

contents

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动用原子弹(代序)
一道无声的闪光
大火
深入调查
黍草和白菊
战后
译名对照表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