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5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选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57-1871年的著作和《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的节选。本卷的首篇著作《 导言》,是马克思拟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总的导言。马克思在《导言》中详细地阐述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的“一般生产”,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5
-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的首篇著作是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它是作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发表的。1871年3月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英勇地举行了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巴黎公社。马克思立即搜集和研究关于公社活动的资料,先后写成初稿、二稿(本卷作了摘录),最后形成这部著作。在这里,马克思叙述了巴黎公社在其存在的72天中的实际活动,总结了公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论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经济政策以及无产阶级的同盟者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7
- 5
本卷选载恩格斯1884-1895年的著作和《自然辩证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1842-1895年的书信。
1884-1895年这一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入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斗争加剧,劳动人民的状况恶化,无产队级为未来的革命战斗正在积聚力量。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建立并得到了巩固,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团结加强,80年代末成立了新的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即第二国际。
本卷的首篇著作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和阶级本质。
1884-1895年这一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入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斗争加剧,劳动人民的状况恶化,无产队级为未来的革命战斗正在积聚力量。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建立并得到了巩固,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团结加强,80年代末成立了新的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即第二国际。
本卷的首篇著作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和阶级本质。
共产主义ABC [图书] 豆瓣
Азбука коммунизма
8.3 (7 个评分)
作者:
布哈林
/
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
东方出版社
1988
本书共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从商品经济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要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第二国际破产的原因,论述了第三国际成立的意义。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建设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具体分析了俄国的国际地位、俄国的大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性等等特点,指出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取得胜利的必然性。与此同时,作者还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党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所面临的诸如民主与专政、民族、宗教、军事、法院、银行、货币、工农业生产组织等等这样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二十年代中,随着我国革命的发展,《共产主义ABC》一书也开始流传到我们中国。1926年该书的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曾经被译成中文作为新青年社丛书之一由新青年出版社出版,对于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书写于1919年,当时的苏联正处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共产主义ABC》一书也象苏联当时理论界的许多著作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留下时代的烙印,特别是该书第二部分中的某些观点,比如工农业生产的国有化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交换等等问题,是不符合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但是,尽管如此,该书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于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中文版是根据1925年苏联出的俄文版译出的。原书附有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俄共(布)党纲,考虑到该党纲在我国已有中文版本,故这里从略。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建设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具体分析了俄国的国际地位、俄国的大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性等等特点,指出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取得胜利的必然性。与此同时,作者还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党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所面临的诸如民主与专政、民族、宗教、军事、法院、银行、货币、工农业生产组织等等这样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二十年代中,随着我国革命的发展,《共产主义ABC》一书也开始流传到我们中国。1926年该书的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曾经被译成中文作为新青年社丛书之一由新青年出版社出版,对于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书写于1919年,当时的苏联正处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共产主义ABC》一书也象苏联当时理论界的许多著作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留下时代的烙印,特别是该书第二部分中的某些观点,比如工农业生产的国有化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交换等等问题,是不符合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但是,尽管如此,该书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于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中文版是根据1925年苏联出的俄文版译出的。原书附有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俄共(布)党纲,考虑到该党纲在我国已有中文版本,故这里从略。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图书] 豆瓣
8.7 (55 个评分)
作者:
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1991
- 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1977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毛泽东1949年以后著作的选集。该书的编辑、出版用了几乎十年的时间,贯穿了整个文革。
此书原拟选编范围为1949年至1962年间的毛泽东著作,1962年曾有过一个该书的粗编稿,但毛泽东认为建政以后著作不象1949年以前著作经过检验,不愿立即就出版。1964年《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选进了1949年后的部分作品。
1982年因为该版本与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当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符,被停止发行。后续各卷迄今未见出版。另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1921—1976年)八卷出版(1993—1999年),只是为了满足各式研究者的需要,没有公开要求各级组织学习的安排。
1977年位于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所收录的篇目如下: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一九五0年三月十二日)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一九五0年六月六日)
不要四面出击(一九五0年六月六日)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三日)
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一九五0年九月二十五日)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一九五0年十月八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九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一九五一年二月十八日)
一 二十二个月的准备工作
二 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
三 土改
四 镇压反革命
五 城市工作
六 整党及建党
七 统一战线工作
八 整风
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一九五0年十二月──一九五一年九月)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九五二年三月)
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元旦祝词(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一九五二年四月六日)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一九五二年六月六日)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一九五二年八月四日)
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一九五三年一月五日)
批判大汉族主义(一九五三年三月十六日)
解决“五多”问题(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九日)
对刘少奇、杨尚昆破坏纪律擅自以中央名义发出文件的批评(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九日)
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九五三年七月九日)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九五三年八月)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一九五三年八月十二日)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一九五三年九月七日)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
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六日──十八日)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一月)
一 十月十五日的谈话
二 十一月四日的谈话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一九五四年十月十六日)
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五年三月)
开幕词
结论
一 关于这次代表会议的评价
二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 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
四 关于目前形势
五 为胜利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而斗争
《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一九五五年五月、六月)
序言
按语(选辑)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团员和贫农下中农(一九五五年九月七日)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一日)
一 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系
二 在合作化问题上争论的总结
三 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问题
四 关于思想斗争
五 若干其他问题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
序言一
序言二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
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九五六年三月五日)
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一九五六年七月十四日)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九五六年八月三十日)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一 一月十八日的讲话
二 一月二十七日讲话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一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二 肃反问题
三 农业合作化问题
四 工商业者问题
五 知识份子问题
六 少数民族问题
七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八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九 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
十 坏事能否变成好事?
十一 关于节约
十二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九五七年三月)
事情正在起变化(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组织力量反击右派份子的猖狂进攻(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
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
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九五七年七月)
做革命的促进派(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三日)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此书原拟选编范围为1949年至1962年间的毛泽东著作,1962年曾有过一个该书的粗编稿,但毛泽东认为建政以后著作不象1949年以前著作经过检验,不愿立即就出版。1964年《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选进了1949年后的部分作品。
1982年因为该版本与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当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符,被停止发行。后续各卷迄今未见出版。另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1921—1976年)八卷出版(1993—1999年),只是为了满足各式研究者的需要,没有公开要求各级组织学习的安排。
1977年位于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所收录的篇目如下: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一九五0年三月十二日)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一九五0年六月六日)
不要四面出击(一九五0年六月六日)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三日)
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一九五0年九月二十五日)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一九五0年十月八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九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一九五一年二月十八日)
一 二十二个月的准备工作
二 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
三 土改
四 镇压反革命
五 城市工作
六 整党及建党
七 统一战线工作
八 整风
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一九五0年十二月──一九五一年九月)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九五二年三月)
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元旦祝词(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一九五二年四月六日)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一九五二年六月六日)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一九五二年八月四日)
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一九五三年一月五日)
批判大汉族主义(一九五三年三月十六日)
解决“五多”问题(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九日)
对刘少奇、杨尚昆破坏纪律擅自以中央名义发出文件的批评(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九日)
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九五三年七月九日)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九五三年八月)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一九五三年八月十二日)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一九五三年九月七日)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
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六日──十八日)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一月)
一 十月十五日的谈话
二 十一月四日的谈话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一九五四年十月十六日)
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五年三月)
开幕词
结论
一 关于这次代表会议的评价
二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 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
四 关于目前形势
五 为胜利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而斗争
《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一九五五年五月、六月)
序言
按语(选辑)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团员和贫农下中农(一九五五年九月七日)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一日)
一 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系
二 在合作化问题上争论的总结
三 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问题
四 关于思想斗争
五 若干其他问题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
序言一
序言二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
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九五六年三月五日)
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一九五六年七月十四日)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九五六年八月三十日)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一 一月十八日的讲话
二 一月二十七日讲话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一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二 肃反问题
三 农业合作化问题
四 工商业者问题
五 知识份子问题
六 少数民族问题
七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八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九 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
十 坏事能否变成好事?
十一 关于节约
十二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九五七年三月)
事情正在起变化(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组织力量反击右派份子的猖狂进攻(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
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
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九五七年七月)
做革命的促进派(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三日)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