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作品

Decentralizism

Decentralizism @ryokokoro

16 本书  

王朔正式出版过的文学作品。

编辑部的故事 [图书] 豆瓣
作者: 冯小刚 / 王朔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 2
著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其中的精彩对白,除此之外,还有冯小刚写的《这等好喜剧为什么诞生》和每集的剧情简介。
看上去很美 [图书] 豆瓣
7.3 (7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华艺出版社 1999 - 3
时隔七年,王朔重出江湖,小说新作《看上去很美》浮出水面。七年的积淀,王朔换了一副心肠换了一副笔墨。本书中王朔要讲的,是北京复兴路29号院里的一帮孩子,时间是1961年至1966年文革开始。烂熟的经常言不及义的口语没有了,跃出情节的卖弄浮夸与泛泛之讥少了。在这部新作中,王朔原来可以把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可以把感情揭示得这么深入,可以把人看得这么透。
美人赠我蒙汗药 [图书] 谷歌图书
8.4 (5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 老霞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 8
不安份的王朔总是爱折腾。在这本书里,王朔和神秘的对话者老霞一起对当前中国文化艺术进行了一次检阅与评点。
自己的理想与写作、评论大众文化的俗、骂知识分子的虚伪、批当红电影导演、谈小说和现实中间的性与爱、论当代作家的座位,两个愤怒的中年人以感性的谈话揭露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环境的内在真相。
我的千岁寒 [图书] 豆瓣
7.0 (24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作家出版社 2007 - 3
这本书是王朔近年来的五部作品的合集,包括《我的千岁寒》、北京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调侃性的影视评论《与孙甘露对话》。
王朔在为全书做的序《我是谁》中,自称偏爱本来写给张元的《我的千岁寒》,并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我的千岁寒》取材于《六祖坛经》,写的是主人公慧能悟道的传奇故事,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小说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历经三版,王朔自信地说,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除了《我的千岁寒》,新书中还有充满“科学味”的北京话版《金刚经》第二版与《唯物论史纲》。北京话版《金刚经》用北京话通俗地“科学”地重写了《金刚经》。王朔表示,《金刚经》成书于两千年前,那时物理和化学没有现在发达,更多的得靠观心,既然物理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就得拿起物理这个利器,这是把锃亮的刀子。“有的作家还从传统中找灵感,那就是传统的奴隶,你得从科学里找。”王朔说。
新书中的《唯物论史纲》原来叫《论上帝是物质》,源自王朔给女儿考大学推荐的哲学题纲,后来他一“推”不可收拾,“发现物质后面还有人”,一路推演至今日。
新书里还有《宫里的日子》,王朔自评这是“根据《资治通鉴》改编的小武的故事,不完全是史实,有些废太子李承乾的行举‘按’在高阳身上”。他还表明“《宫里的日子》是给老徐(徐静蕾)写的,希望今年能拍出来”。当然,新书也收入了他为徐静蕾写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调侃性的影视评论《与孙甘露对话》
对于新书题材风格均与以往作品不同,王朔说:“我把过去自己的东西全部砸碎,这才能绝处逢生。我放眼的是宇宙。以前说,民族的是世界的,我说,个人的才是世界的。”
致女儿书 [图书] 豆瓣
7.5 (41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9
《致女儿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他要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
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为父之情漫洇纸上。在书中,王朔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这种非常平等地视孩子为独立个体的父女关系在现代社会也还是仅见的,而且文字极其优美和细密。王朔在这个私人情感领域里倾身投入,袒露挚爱亲情,这在他以前的创作中从未有过。其中《致女儿书初稿》就是一篇上乘的抒情散文,浓情炽爱,此时心情,爱而不得,去而复返,一吟三叹,低回曲折。是显露王朔本人真实心性的性灵文字。
尤为难得的是,这里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因为在所有的事情上也许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惟独面对女儿,只要你离开就意味着自己从根儿上的不负责任。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真挚、深情、不留余地的自我省思是《致女儿书》品高一格的鲜明标志。
新狂人日记 [图书] 豆瓣
7.0 (11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12
《新狂人日记》是王朔在《致女儿书》后推出的小说随笔集,收入2007年私人日记及两部短篇小说。日记涉及对人、对己、对事、对神、对生、对死的感悟,观点犀利,入木三分。小说《骇思想》和《死后的日子》重回王朔当年“写自己”的路线,淡出大众视线这6年的际遇和心境全部隐喻其中。
全书在语言上沿袭了王朔一贯的特立独行,对语词的结构和把玩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既有迷失中的挣扎,又有开悟后的通达。
《新狂人日记》的出版,标志着王朔思想历经6年困顿最终破茧而出。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图书] 豆瓣
6.6 (14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一个叫做方言的人自杀死亡了,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原因。若干年后,方言的女儿咪咪方在国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但对父亲的自杀始终不能释怀。于是她回国,找到方言生前的挚友老王。已值风烛残年的老王时隔三十多年后终于敞开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挚友方言的女儿咪咪方说出了她父亲生死的谜底。小说随着老王的言不由衷,躲躲闪闪,矢口否认,百般诡辩而渐渐进入到隐秘的深处,由此揭开了一个人痛苦的内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两人的谈话变得漫长而艰难……
知道分子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朔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11
《王朔文集:知道分子》收录了王朔一些对文化人、对文化的看法与见解。王朔是个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们心目中所认定的那种标准型主流作家,他有他的独特之处,对文化和文化人也有他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
知道分子 [图书] 豆瓣
6.9 (17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 - 3
《知道分子》是王朔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对一些文化现象的观点、看法。
应该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朔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他的风格曾影响了很多后来者。作为一个著名的“非主流”作家,他对一些文化现象、文化名人的看法当然也有特立独行的一面。在这些文章里,我们不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他真实的看法。
起初·纪年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朔 新星出版社 2022 - 8
《起初·纪年》是系列小说《起初》故事线中的第四卷。本卷取材自汉武帝的故事,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世为止近五十年的人生,以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众多立体饱满的人物。
李广、李陵、司马迁、张骞、司马相如、陈阿娇、卫子夫、霍去病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织的经历,汇成群星璀璨的故事。
起初·竹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朔 新星出版社 2023 - 4
《起初·竹书》是系列小说《起初》故事线中的第二卷。本卷以竹书、穆天子传为骨梁,从五帝到共和十四年,中国有信史止。
从尧舜禅让到后羿代夏,从伊尹放太甲到成康之治,从穆王西巡到周召共和,作者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为极尽简省的古奥史书赋予了生命力。让后羿、伯靡、周公、穆王、李耳等众多只存在于典籍甚或神话之中的人物活色生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以《穆天子传》中“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八字为灵感创作的穆天子西巡部分,用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史诗式旅程,呈现了通达天地的豪迈视野以及千里同风的雄伟气魄。
起初·绝地天通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朔 新星出版社 2023 - 11
《起初·绝地天通》是系列小说《起初》故事线中的第一卷。本卷取材自《山海经》《尚书》等古籍,讲述了炎黄阪泉对峙、大战蚩尤、巫师大会、颛顼绝地天通等上古故事。
鸿蒙太初,黄帝和炎帝的部落在阪泉对峙,准备开战,谁料一场持续七十天的大雪从天而降,两大部落不得不共同挖掘了一座雪下之城。来年春天积雪融化引发洪水,南方的蚩尤部落不得不北上避难。三大部落在共同求生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结成联盟。洪灾带来了时疫,各地巫医于是齐聚涿鹿召开大会。他们从谈医进而论道,逐步发展出自己的哲学流派,渐渐开始争鸣论战。面对这一片乱局,颛顼禁绝了巫师降灵,切断了神与人的沟通渠道。至此,属于神的时代结束,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开始了。
起初·鱼甜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朔 新星出版社 2024 - 5
《起初·鱼甜》是系列小说《起初》故事线中的第三卷。本卷讲述了少年在成长为天子之前跟家人、伙伴之间的种种趣事。鲜衣怒马的青春故事背后,是不动声色的人世苍凉。
创建日期: 202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