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傳記

王曲成

王曲成 @wangqianfu

7 本书  

收藏偉大的哲學家傳記

天才的責任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作者: Ray Monk 译者: 賴盈滿 衛城出版 2020 - 8 其它标题: 天才的責任: 維根斯坦傳
理解天才最不可錯過的經典傳記   「翻譯這本《維根斯坦》的大傳,顯示了臺灣翻譯書的水平與遠見。」
——傅大為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   二十世紀有許多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影響今日世界深遠,其中,路德維希‧維根斯坦更被譽為天才中的天才。他的著述,直接促成了英美分析哲學的成立,開創日常語言哲學的流派,讓人得以用無比理性且明晰的技巧,掃除思想上的迷霧。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與精神卻又充滿文化氣息與前衛創造力,崇尚藝術、文學、音樂,並帶有濃濃神祕主義色彩,對道德與信仰有著莫名敬畏,可列於叔本華、齊克果、尼采、海德格的系譜之中。 他的內在之所以如此繁盛,與他的成長、環繞周圍的友人,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維根斯坦家族富可敵國,資助無數音樂家、藝術家、建築師與詩人、作家,他個人卻亟欲脫手家產,想靠最實在的肉體勞動來滿足生活。求學時,他曾為羅素的學生,卻青出於藍而自立門戶,最終竟想顛覆整個哲學、數學、美學、心理學的基礎,甚至與圖靈激烈爭吵過,只為辯論世間真理。他有天才的乖僻與固執,就連好友凱因斯與摩爾都退避三舍;但他也渴望天真的友誼與純粹的愛情,為此嘗盡孤獨。可以說,他的思考,就反映了他生命中感受的、面對的一切。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以豐富資料與感性優美的文筆,詳實描繪出這位哲人飽滿的生命,呈顯了這顆獨特的心靈,是理解維根斯坦最經典且權威的著作。書名「天才的責任」(the duty of genius)具有雙關意涵:乍看會以為是指天才有別於常人,所以天才另外肩負獨特且重大的責任。但是,孟克筆下的維根斯坦告訴我們,那實際意味著「天才之為一種責任」、「一種名為『天才』的道德義務」——成為天才,並非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反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責任,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本書特色| * 二○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維根斯坦最權威的傳記,也是通往維根斯坦思想核心的大道。以生動的筆調,寫人物的一生,同時也是寫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歐陸社會與時代風氣。 * 收錄六十張維根斯坦生平照片,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維根斯坦檔案館授權,極為難得罕見,橫跨哲學、數學、藝術、建築、音樂等數種領域,呈現天才不凡且極為豐富的一生。 * 感性優美的文字,極度豐富的資料,不只讓讀者與「天才」沒有距離,更讓人認識到「責任」的意義,無論哲學研究者或是一般讀者大眾,都能樂在其中。於當今時空閱讀,更具啟發。  
作者簡介 | 雷伊.孟克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榮譽教授,曾於該校「後分析哲學中心」(Centre for Post-Analytic Philosophy)成立後長期擔任主任。其研究領域為數學哲學、分析哲學史等,致力於哲學家傳記寫作,以此實踐他的「傳記哲學」。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一書出版後,曾獲約翰列威林萊斯紀念獎(John Llewellyn Rhys Prize),當今歷史書四大獎之一的達夫‧庫柏獎(Duff Cooper Prize)等,備受肯定。其後他持續撰寫傳記,另著有兩卷之《羅素傳》與《奧本海默傳》等,並於二○一五年獲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之會士。 譯者簡介 | 賴盈滿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及科學史碩士,譯有《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等書。
我是炸藥:尼采傳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蘇.普莉朵(Sue Prideaux)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4 - 09
▍榮獲豪森登獎、泰晤士報年度傳記 「我知道自己的宿命。總有一天,一提到我的名字就會聯想到某種恐怖的東西──我不是人,我是炸藥。」撼動西方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他所提出的超人哲學、上帝已死、奴隸道德……深深影響了後世,其文字如同炸藥一般,引發了西方思想世界的震盪。在德意志帝國對外征伐的同時,尼采就已先預見了日耳曼精神中的虛無、墮落的信仰。他試圖破除偶像、重估一切價值,在他之後的思想家、藝術家,無不受到其影響。 「一想到哪天要是有不夠格、不合適的人拿我的名義招搖撞騙,我就怕得要死。」尼采是歷史上最常被誤解的哲學家之一。由於妹妹伊莉莎白刻意改寫,讓他的作品經常被誤讀或濫用,甚至與尼采反對的軍國主義掛勾。在本書中,蘇.普莉朵企圖將尼采從模糊的謠言和誤讀中解放,重新給予公正的描述與評價。書中勾勒出比以往都更接近真實的尼采,深刻地揭示了這位哲學家生命中影響深遠的人物及他不同時期的歷程,讓這位偉大的哲學家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充滿矛盾、激情與人性。 「我來教你們,如何成為超人」尼采的一生,飽受病痛折磨,每次病痛就是一次考驗,每次復元都是一次價值重生。但他的精神能如駱駝般負重、成為獅子追求自由、化身孩童執行意志。尼采的精神與思想並不隨著癲狂而逝去,反而隨著著作永存。正如他所標榜的:我們必須要成為我們自己,接受生命帶來的一切,才能夠超越自己,成為超人。  國內外好評推薦這正是每一本傳記應該具備的樣子──引人入勝、聰明睿智、感人至深,時而非常幽默,並充滿了對非凡生命的洞察與銳利的觀察細節。──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存在主義咖啡館》(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作者 這是自一八八九年尼采在都靈廣場上失去理智並擁抱一匹馬以來,迫切渴望的傳記。普莉朵以平靜而穩定的光芒,照亮了這位最為燦爛的哲學詩人,並帶來了啟發性的成果。──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衛報》 這本關於弗里德里希.尼采的鮮活傳記,是對這位哲學家的深入刻畫,以及對他作品的精闢評估……尼采經常擔心自己會被誤解和濫用,而事實上他確實被誤解並且仍然被誤用,這更加突顯了如這本書般清晰解讀的價值。──《紐約客》 一本堪稱典範的傳記……尼采從模糊和謠言的迷霧中走出,栩栩如生地呈現……一幅細心、嚴謹的肖像。──帕魯爾.西格爾(Parul Sehgal),《紐約時報》 精湛。……普莉朵的傳記與先前對尼采生活的描述有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充滿了鮮活的親密感。並非追求哲學的嚴謹性,而是以人性化的親近感為目標,這讓她比以往任的何人都更接近尼采。──摩頓.霍伊.詹森(Morten Høi Jensen),《洛杉磯書評》 精彩絕倫……寫得極其美麗,極具感染力,講述了一段致力於追求智識偉大成就以及探討其發展條件的生命旅程。──喬納森.德比郡(Jonathan Derbyshire),《金融時報》 如果有一本大眾版的尼采傳記,那麼這就是了……普莉朵是一位堅韌且平易近人的嚮導,她讓你毫不懷疑她筆下那位體弱多病、四處漂泊且脾氣暴躁的主角,是有史以來最非凡的人物之一。──里奧.羅伯森(Leo Robson),《倫敦旗幟晚報》 《我是炸藥》深入剖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接近的角色……普莉朵將人性還給了太過人性的尼采……。──斯圖亞特.凱利(Stuart Kelly),《蘇格蘭人報》
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 商周出版 2021 - 09
★★★臺灣首本海德格傳記★★★
「這部關於海德格的作品,既沒有忿忿不平,也沒有小學生一般地低聲下氣,而只是自遠處而觀之:關於種種臆測,他存而不論,他批評但不貶損,他諷刺但不嘲笑,只是雙手一攤說:就是這個樣子。」——《時代周報》(Die Zeit)
生命、哲學、二十世紀──薩弗蘭斯基以他聞名全球的海德格著作為二十世紀作傳。這部作品也是一幅花團錦簇的哲學年代的肖像畫,對於思考、生命和政治糾葛的關係的深刻反省。
作者筆下的海德格是來自鄉村的樸實孩子,才華橫溢,直率好戰,不留情面,自視甚高又容易受傷,哲學地下國王而又孩子氣,既有魅力又熱情洋溢,野心勃勃想當哲學的救世主,卻又孤獨地走向萬里無寸草處。薩弗蘭斯基對於哲學家和他的時代的思想史如數家珍,既深入淺出地鋪陳海德格的哲學發展梗概,又充滿洞見地剖析自世紀之交到一九六○年代初期詭譎多變的思潮,儼然是二十世紀哲學的全景圖:尼采、狄爾泰、柏格森、李克特、布倫塔諾、胡賽爾、韋伯、佛洛伊德、湯瑪斯‧曼、穆齊爾、卡爾‧巴特、曼海姆,那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背景;卡西勒、謝勒、布爾特曼、雅斯培、鄂蘭、沙特、馬色爾、阿多諾,更是上演著相互輝映、機鋒處處的思想激盪。
本書以哲學家的生平作為主軸,加入不同史實與二手資料補充,進而帶出哲學家的思想發展與流變。不管是深入研究海德格哲學,或者是要一窺哲學家跌宕起伏的思想和生活,這部作品絕對值得細細品味。
班雅明傳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霍華•艾蘭德 / 麥可•詹寧斯 讀書共和國╱衛城出版 2024 - 05
他是時代轉折之際的絕世文人,
以散文筆法寫文藝評論、用深刻哲理鑄造優美詩歌,
生前無人理解,留下的著作卻永遠改變文化界的樣貌。
  細膩描繪班雅明內心世界與外在動盪的權威傳記。
  完整勾勒其打破一切定義的創作生涯,
  還原非凡哲思背後的真實身影。

  華特.班雅明,近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後世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他的著述橫跨哲學、文學、史學與藝術領域,穿梭於論文、散文、隨筆、評論與詩歌等文類。班雅明以極其優美的文字駕馭不受學科與體裁拘束的獨特風格,寫出無數直指事物核心的深邃洞察,在歐洲社會邁向現代的轉折時刻,便預先感知其中的危機與革新潛能;從日益提升的物質生活中,窺見遍布文化寶藏的豐饒宇宙。

  然而,在啟發眾多學者文人的卓絕思想與創作的背後,班雅明的私人生活始終面臨重重考驗:他與父母親的關係緊張、婚姻充滿矛盾;仰賴朋友在學術與財務上的支援,卻又時常因為理念或生活的衝突疏遠對方;好不容易在德國建立起文學批評家的聲望,接著就因納粹崛起而被迫流亡。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巧思的文本,字字句句都是他在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的動盪下,奮力淬煉而出的血淚結晶。

  《班雅明傳》蒐集日記、書信、回憶錄與文集等各式史料,透過生動明晰的文筆,完整重現這名非凡哲人的生命與思想軌跡,以及他所身處的璀璨年代。人們不只將在本書中認識班雅明的多重面向,更能從他得意與失落、困頓與成就交織的人生歷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啟迪。

  「班雅明所寫的一切皆自成一格。」──漢娜.鄂蘭

本書特色

  ★二十世紀最具創造力的學術天才班雅明的重量級傳記,也是臺灣市面上第一本班雅明傳記。以生動詳實的筆法,描繪大時代下的動盪心靈,如何淬煉出深刻不朽的作品。

  ★揭露班雅明愛恨交織的親情、友情與感情世界,讓讀者體會其智識魅力之餘,也多了一分親近感與閱讀的興味。

  ★收錄三十六張珍貴歷史照片,呈現班雅明充滿傳奇色彩的個人生命與生涯軌跡。
愛這個世界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Hannah Arendt: For Love of the World
作者: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Elisabeth Young-Bruehl) 译者: 江先聲 商周 2018 - 7 其它标题: 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
完整記錄鄂蘭其人其事、所思所想
從尋索極權主義的起源,探問人的條件,到點明邪惡的平庸,
鄂蘭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的發展。
因為愛這個世界,她將一生盡數奉獻給政治行動,也串起一部留給全人類的無價思想。
要理解鄂蘭的思想,就必須先理解她的一生。
--------------------------------------------------------------------------------------------------------------------------------------------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專文導讀
◇ 1982 年《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圖書獎,1983 年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
---------------------------------------------------------------------------------------------------------------------------------------------
一本個人生活與思想的傳記……它是目前為止最好的傳記。
──彼得.柏格(Peter L. Burger),美國社會學家,刊於《紐約時報》書評首頁,標題〈A Woman Of This Century〉
一段驚人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最後,我們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漢娜鄂蘭。
──新聞周刊(Newsweek)
對漢娜鄂蘭的生平與思想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必不可少。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一段從納粹德國到美國成名的冒險故事……以及這段經歷如何塑造了漢娜鄂蘭敏銳的政治意識。
──里奇蒙時報(Richmond Times-Dispatch)
對那些尚未迷上鄂蘭、對無關痛癢的評論麻木的人來說,這本擲地有聲的著作將會是一記重擊。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一本冷靜澄澈的傳記。作者以富同理心的筆觸,描寫鄂蘭的私人生活、公眾角色及著作……這位極具勇氣與精力的傳奇知識分子及其時代氛圍,被再次召喚;她的成就,於本書首度完整呈現。
──國際關係(Foreign Affairs)
---------------------------------------------------------------------------------------------------------------------------------------------
漢娜鄂蘭,1906 年誕生於德國柏林的猶太女性,被譽為 20 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跟隨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雅斯培,後因納粹政府上台流亡至美國,先後在各大學院任教。1975 年逝於紐約。鄂蘭畢生著重對極權主義、政治實踐、公共空間等議題的思辨;嚴謹論證的背後,是她回應世界的態度──挑戰哲人棄世思想,而積極介入、參與這世界的愛。她是自由主義的看門人,亂世中的思考明燈,更是當代政治永遠的挑戰者;那雙無所畏懼的真理之眼,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思維理路。
本書 1982 年出版,作者詳實整理了鄂蘭的文學、哲學及生活背景狀況,並描述現實政治社會對鄂蘭一生的深刻影響。作者運用心理學及哲學知識、與鄂蘭友人的訪談,以及親身受教鄂蘭的經驗,深入闡述她思想成形的歷史基礎,幾次重大學術產出與觀念轉折,及其對理論界及社會的影響。做為西方世界最早、最權威的鄂蘭傳記,要認識鄂蘭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及相關評價,本書必不可少。
傅柯的多重人生 [图书] 豆瓣
The Lives of Michel Foucault
作者: 大衛.梅西 译者: 陳信宏 春山出版 2023 - 8
最詳盡的傅柯傳記
當代最頂尖的傅柯專家艾登Stuart Elden專文補充新資訊
「這個時代光芒最閃耀的心靈。」
──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
「對傅柯人生的詳細評估以及職業生涯的概觀,仍是至今為止最傑出的著作。」
──史都華.艾登Stuart Elden
傅柯的著作與思考極具啟發性與開拓性,自一九六○年代以來不斷對人文及社會科學造成深刻衝擊,影響持續至今。相較於其他學術人,傅柯的一生顯得特別多采多姿,職業生涯的軌跡也異乎尋常,雖然經常想遠離法國的學術文化中心巴黎,最後卻獲選進入法國學術體制的最高殿堂法蘭西公學院,直到一九八四年因為愛滋併發症而驟然離世。
本書作者梅西對法國思想極為熟稔,他在艾希邦的首部傅柯傳記面世數年後展開另一個傅柯生平的研究、訪談與寫作計畫,不但獲得傅柯親友及艾希邦的幫助,更得到傅柯長期伴侶丹尼爾.德費的全力支持。梅西以英文寫作,對於並非出身自法國學術文化背景的讀者而言,其敘述顯得背景脈絡更加清晰,對各項細節的紀錄也更加詳盡,與艾希邦的傳記各有所長、互為補充。
梅西於二○一一年罹癌辭世,未能以陸續出土的資料重新修訂本書,然而這個二○一九年重出的新版特別邀請當代最頂尖的傅柯專家艾登(Stuart Elden)撰寫專文,根據三十年來的新資料與新研究全面審視梅西當年的成果,不但為讀者補充了最新進展與發現,更肯定這部傳記所達到的高度成就。
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 商周出版 2020 - 01
本書榮獲|2003年國際尼采學會大獎全新收錄|紀念尼采誕辰175周年後記 尼采是哲學的悲劇英雄,他對二十世紀思潮的影響深遠,從存在主義、海德格、阿多諾、傅科,到解構主義,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但他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哲學家,我們在解讀尼采時,都如同瞎子在摸索一頭對我們冷笑的大象。 《尼采:其人及其思想》並不是一般的哲學家傳記,寫過叔本華和海德格傳記的薩弗蘭斯基,以其深厚的哲學素養和洞見,幽默又不失莊重的筆調,以重構尼采的思想發展,去敘說尼采一生的故事。於是從中學生尼采開始,談到他的第一本重要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以及音樂、神話、華格納、叔本華對於尼采思想發展的影響,並且強調戴奧尼索斯和德謨克利圖「萬物流轉」的世界圖像,接著「超人」、「權力意志」等膾炙人口的概念也都粉墨登場,最後則是尼采「永劫回歸」的思想,以及他對於當代思潮的啟發。 尼采顛覆了理性主義的哲學傳統,以其駭異的虛無主義向世人挑釁,要我們揮別安全的岸頭,航向無垠的思想大海。同樣的,薩弗蘭斯基也不作任何結論,而是讓思考和生活皆充滿衝突的尼采躍然紙上,由讀者們自己去體會它。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创建日期: 202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