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解离

原来蔷薇可以爬得这样高 :blobcatace:

原来蔷薇可以爬得这样高 :blobcatace: @Okfools

10 本书  

复杂创伤,解离,依恋,人格障碍,原生家庭

第一本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自我疗愈圣经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Complex PTSD: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 A Guide and Map for Recovering from Childhood Trauma
8.5 (8 个评分) 作者: Pete Walker 译者: 陈思含 柿子文化 2020 - 2
内容简介
★★★这是第一本针对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如何进行自我疗癒的书★★★
创伤如何被製造?创伤如何来分解?
当所有的情绪、关係问题都沉重地压到自己身上时,
该如何让一颗受伤的心获得真正的自由?
?
这本书要特别给—
有过不快乐的童年、与父母关係欠佳、
人际关係经常不良、反覆出现亲密关係困难、
或长期以来人生观黑暗的你!
★美国亚马逊网路书店CPTSD相关议题畅销Top1
★亚马逊网路书店读者4.8颗星好评支持
★全面性的分类与说解,直接点破会轻易忽略的心理创伤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惧与压力减轻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首度将CPTSD纳入了疾病分类标准中
★理论教科书之外,值得细细研读、反覆内省的第二本教科书等级的书
你以为自己的不够好、不被爱、没价值、不安全、不被倾听,
就是医师所诊断的忧鬱症、成瘾者、焦虑失眠患者……
但其实,根源是来自你童年所受的伤害:虐待、贬抑、忽视、责打辱骂、没有爱……
以致你的「情绪调节」出了问题,让你——
拥有一颗易破碎的玻璃心、常为了别人的一句话而丧失信心、
觉得事情没有自己来就很容易失败、总觉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为别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绪王子……
◎不搞错病症,对症**才有效
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误解为一般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甚至被误诊为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症、忧鬱症、解离性障碍,以致採用不当疗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标不治本,或是误诊误治的状况。
本书是第一本针对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如何进行自我疗癒的书,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多元取向的**方式(非单一性的**方式),才是对CPTSD 有效的疗法。同时,也以精闢详细的说解,让读者得以正确地了解并确认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见错误标籤,进一步来帮助当事人更正确地了解自己,并且摆脱种种错误标籤和无效**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许你忘了来自童年的伤
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PTSD)是后天因素所造成,多数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长,遭受长期创伤经验所致,而这创伤经验,可以发生在语言、情绪、心灵或身体的层面。
孩子因为试图努力与人亲近或得到接纳,但最后却徒劳无功,所以只能在被遗弃所带来的绝望中受苦。而一些父母更会透过体罚与轻蔑,来加深遗弃性的创伤。
父母的拒绝,放大了孩子的恐惧,再镀上一层羞耻感,而随著时间的进展,就演变成有毒的内在找碴鬼(恶性的自我批判),直到孩子长大后,都还在承担著父母的抛弃,最终变成自己最糟糕的敌人,落入了CPTSD的深渊。
有太多的人因为忽略了这样的创伤或情绪,造成了莫名的人际关係障碍、情感关係不协调……
「我为了自己所说所做的每件事而感到怀疑、羞耻,并因此感到痛苦。」
「我知道我对自己很严苛,但是如果我不时常督促自己,我会比现在更失败。」
「人生烂透了,而我甚至更烂!我甚至连挑母亲节卡片这麽简单的事都做不到。」
「看看我,没有什麽吓得了我,我这麽放鬆,连在椅子上都坐不直了。」
「你以为我会被那虚假的微笑给骗走吗?」
「我真是个失败者!我什麽都做不好!你一定对我很厌烦了。」
「我觉得好像要死了,我的背痛大概是肿瘤吧?我这个月瘦了将近一公斤,我就知道我有癌症!我真希望我赶快死了算了。」
◎来自自身有深度创伤的资深心理**师建言
本书作者是美国资深心理**师,也曾有严重的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PTSD),但在这本书裡,他以充满慈悲和同理心的角度,完整地协助读者理解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种种複杂层面,尤其是情绪面的恶性循环与死胡同。
这样完整性、系统性的理解,使得倖存者(从创伤中复原者)能够更看清自己的状况、突破盲点,也能更有动机、採用更好的角度来帮助自己。
在同类型的书籍中,被推崇是複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倖存者的疗癒圣经,更在创伤倖存者社群中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与推荐,同时也是被心理助人工作者所採用的宝贵工具。
◎你受伤了吗?——5个常见的创伤症候
1.情绪重现(emotional flashbacks)。症状是突发的,而且常有一段时间的退化现象,排山 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遗弃时的感觉,包括压倒性的恐惧、羞耻、孤立、暴怒、哀恸或忧鬱。
2.毒性羞耻(toxic shame)。倖存者压倒性地觉得自己丑陋、愚蠢、令人厌恶或烂得要命,于是消灭了受创者的自尊。毒性羞耻也可能来自于父母持续的忽略和拒绝。
3.自我抛弃(self-abandonment)。这是指严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识。
4.恶性的内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称内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责备,感觉自己不够好。
5.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对社交非常不自在,变得不愿向他人寻求支持,并且不得不把「靠自己」当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伤的心——4种创伤类型
童年虐待或遗弃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异,会导致受创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种(或合併两种以上),而小时候之所以会这麽做,是为了预防、逃离或改善更多的创伤。
「战」(fight)类型会发展出一种像是自恋性的防卫反应,突然用有攻击性的反应去对待威胁。
「逃」(flight)类型会发展出一种类似强迫症的防卫反应,如逃跑,或象徵式地过度活跃。
「僵」(freeze)类型会发展出一种像是解离的防卫反映,如放弃、麻木、进入解离或崩溃,像是接受注定会受伤一样的反应。
「讨好」(fawn)类型则会发展出类似关係依赖的防卫反应,用取悦或提供帮助的方式,企图缓和或阻止对方。
◎13个实用步骤,帮你管理情绪重现
1.对自己说:「我正在经历情绪重现。」
2.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没有危险!我现在很安全。」
3.承认自己有界线的权利和需求。
4.安慰鼓励地对内在小孩说话。
5.破解永恆的想法。
6.提醒自己现在是处于成人的身体中。
7.重回你的身体。
8.抗拒内在找碴鬼的夸大和灾难化。
9.允许自己哀悼。
10.培养安全的关係和寻求支持。
11.学习辨识会引起情绪重现的诱发因子。
12.搞清楚情绪重现的经历是什麽。
13.对缓慢的复原过程要有耐心。
身体从未忘记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8.7 (41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范德考克) 译者: 李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是一部杰作。作者充满感情和同理心的深入视角,令人深信今后对心理创伤幸存者的治疗会日益人性化,极大地拓展了自我调控和疗愈的方式,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创伤及其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创新。作者范德考克通过充分呈现他人工作中令人信服的证据,连同他自己的开拓性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证实了身体会记录创伤的经历。除此之外,他开发了一套借助瑜伽、运动和戏剧表演的方法,巧妙地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这个新鲜观点是美好和令人欢迎的,并为心理治疗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不成熟的父母 [图书] 豆瓣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How to Heal from Distant, Rejecting, or Self-Involved Parents
8.4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 译者: 魏宁 / 况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 6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
渴望与父母亲密,却常常被疏远和拒绝;
有什么优点或成就,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赞赏;
父母只照顾他的基本生活,却不关心他的情感和想法;
感到沮丧时寻求父母的安慰,得到的只有冷漠;
经常感觉孤独、空虚、无价值、被背叛或被抛弃;
……
那么,这并非孩子的错,而是他的父母有问题。这样的父母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形成了不成熟的人格和人际交往模式:或情绪极其不稳定,或控制孩子的生活,或逃避自己的责任,或拒绝和疏远孩子。
为了取悦不成熟的父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会严重扭曲。这种伤害并不会止于童年,而是会延续到成年之后:他们可能会缺乏自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与和父母类似的人结婚,对下一代的教养也在无意识重复父母的模式。
不成熟父母问题专家琳赛·吉布森博士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案例和实用方法,帮助童年受伤的成年人认清自己生活痛苦的源头,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重建自己的性格、关系和生活;也帮助为人父母者审视自己的教养方法,学做更加成熟的家长,给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Coping with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Patients and Therapists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Suzette Boon / Kathy Steele W. W. Norton & Company 2011 - 03 其它标题: Coping with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Winner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ISSTD) Pierre Janet Writing Award. A patient-oriented manual for complex trauma survivors. This training manual for patients who have a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ve disorder includes short educational pieces, homework sheets, and exercises that address ways in which dissociation interferes with essential emotional and life skills, and support inne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dissociative parts of the personality. Topics include understanding dissociation and PTSD, using inner reflection, emotion regulation, coping with dissociative problems related to triggers and traumatic memories, resolving sleep problems related to dissociation, coping with relational difficulties, and help with many other difficulties with daily life. The manual can be used in individual therapy or structured groups.
The Haunted Self: Structural Dissocia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Traumatization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Onno van der Hart / Ellert R.S. Nijenhuis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 - 11 其它标题: The Haunted Self
Life is an ongoing struggle for patients who have been chronically traumatized. They typically have a wide array of symptoms, often classified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omorbidity, which can mak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for the therapist.

Many patients have substantial problems with daily living and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serious intrapsychic conflicts and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Their suffering essentially relates to a terrifying and painful past that haunts them. Even when survivors attempt to hide their distress beneath a facade of normality―a common strategy―therapists often feel besieged by their many symptoms and serious pain. Small wonder that many survivors of chronic traumatization have seen several therapists with little if any gains, and that quite a few have been labeled as untreatable or resistant.

In this book, three leading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shar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reating and studying chronically traumatized individuals across more than 65 years of collective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dissoci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a Janetian psychology of action,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 model of phase-oriented treatment that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uctural dissociation and related maladaptive mental and behavioral action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approach is to support patients in learning more effective mental and behavioral action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become more adaptive in life and to resolve their structural dissociation. This principle implies an overall therapeutic goal of raising the integrative capacity,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demands of daily life and deal with the haunting remnants of the past, with the “unfinished business” of traumatic memories.

Of interest to clinicians, students of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s well as to researchers,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adult survivors of chronic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will find helpful insights and tools that may make the treatment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nd more tolerable for the suffering patient.
创伤后的自我成长 [图书] 豆瓣
Healing the Fragmented Selves of Trauma Survivors: Overcoming Internal Self-Alienation
作者: [英]雅尼娜·菲舍尔 译者: 刘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3 - 10
受到创伤经历影响的人,其内心会因痛苦的体验变得碎片化,他们心中有着彼此矛盾的想法。他们有时渴望爱与认同,有时更愿独居一隅,有时则又谨小慎微;面对曾经的伤害,他们有时行为过激,有时选择漠视,有时又反复自责。因此,即使已经过去多年,创伤者的内心依然总是有强烈的冲突感:一边是 对当下情况的正确判断,另一边却是与创伤相关的感知和冲动。然而这些无法描述的冲突与矛盾,都源于创伤者内心碎片化的“部分”——其实,你的每一个部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拼命帮助你适应生存与保护自己;其实,那些你一度失去的安全、信任与依恋,都能从你自己的心中重新找回。
雅尼娜·菲舍尔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在本书中阐释了她关于创伤、依恋及解离的理论和治疗模型:创伤者每一个碎片化的“自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想治愈创伤,就需要将创伤者的自我疏离、憎恨转变为自我同情、接纳。她将自己的理论与感觉运动疗法、内在家庭系统等诸多治疗方法相结合,为创伤治疗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技巧,也为所有创伤相关障碍患者及未接受过诊治但也遭遇过痛苦经历的广大读者提供了理性、深刻的指点和温暖的帮助。
在创伤治疗领域30余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雅尼娜·菲舍尔同无数创伤来访者一起,在治愈的道路上逐步走向温暖与光明。她帮助他们建立爱和接纳各个“自我”的能力,让他们真正走出创伤的过去,重获幸福的当下。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雅尼娜·菲舍尔是创伤知情稳定治疗(TIST)疗法的创始人,感觉运动心理治疗研究所的助理教育主任,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国际协会(EMDRIA)顾问,曾任哈佛医学院讲师,并与朱迪斯·赫尔曼、巴塞尔·范德考克、帕特·奥格登、迪克·施瓦茨等众多心理创伤领域先驱共事,在心理创伤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背景。
2.本书既有通俗易懂的理论讲解,也有创新具体的技术指导,同时有大量语言细腻的温暖案例,自2017年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创伤治疗协会、治疗师和研究人员的好评,由躯体心理学先驱、感觉运动心理疗法创始人帕特·奥格登与情绪聚焦疗法创始人苏·约翰逊等诸多学者推荐,亚马逊1000余条评论,评分4.8,创伤外科学类图书畅销Top 1,心理疗法热销38名。
3.本书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整合了感觉运动心理治疗、内在家庭系统疗法、正念疗法和临床催眠等多种前沿心理疗法,使用结构性解离模型帮助创伤者重新理解创伤,从而得到治愈。同时本书也为创伤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技巧,使治疗师能够掌握多种治疗方式,从而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具体的个例进行定制化治疗,增强创伤治疗效果。
★专家推荐
“本书由创伤和解离领域的杰出专家之一撰写,为那些遭受复杂创伤的人和治疗他们的治疗师提供了希望和肯定。雅尼娜•菲舍尔用卓越的能力综合了最先进的创伤心理治疗方法,为解决长期创伤问题提供了一种出色而独特的思路。这本书写得很用心、很清晰、很精确,这本易懂又实用的书是对这个领域的杰出贡献。”
——帕特·奥格登(Pat Ogden) 躯体心理学先驱,感觉运动心理疗法、感觉运动心理治疗研究所创始人
“这本书以优美而细腻的文字讲述了应如何对待那些认为已经无望的来访者,它是创伤工作从业者的必读书。它将把你带到全新的领域,使你能够真正触碰你的来访者,并在他们失去自我的时候能够找到他们。请享受这本书吧!”
——苏·约翰逊(Sue Johnson) 情绪聚焦疗法创始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临床心理学名誉教授
创伤与解离 [图书] 豆瓣
Treating Complex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作者: 利奈特·S. 丹尼恰克(Lynette S. Danylchuk ) / 凯文·J. 康纳斯(Kevin J. Connors) 译者: 金舒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 - 1
创伤是超越人的承受能力的痛苦。反复出现的、长期的创伤刺激会形成复杂创伤。解离是人在创伤的刺激下形成的“铠甲”。
本书从心智模型,大脑的神经生物学变化等方面深刻展现了经历复杂人际创伤的人的困境,介绍了他们在情感、记忆方面的变化,以及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困难,厘清了创伤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将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提炼成了一种实用的治疗思路,提出了创伤治疗的三个阶段,并针对治疗师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全书细腻、温暖又不失深刻,可读性极强。对于治疗师来说,这是一本实用的治疗指南。本书适合一线的创伤治疗师和曾经历创伤的大众读者。
未竟的依恋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西] 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 译者: 王佳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2 - 5
西班牙殿堂级心理学家,浓缩50年研究成熟佳作。
那些未曾释怀的过往与心结、生活的种种境遇,如何影响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探索是为了更好的疗愈,每个人都有超越创伤的能力,只要你下决心选择它。
◆ 内容简介 ◆
人类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共同之处: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
我们早年受过的心理创伤有明显的侵犯,如身体虐待;也有隐形创伤,如在要求严苛的环境中长大、毫无预料地被羞辱、一部分性格或需求被完全禁止、情绪被忽视,等等,在成长过程中重复发生并累积起来,逐渐摧毁我们的安全感和自尊心。
曾经压抑的创伤和没能释怀的过往,在相似的情境下会被唤醒,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这时我们的行为或话语,很容易伤到我们最亲近的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我们会不自觉地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作者指出,人是关系性的存在。他在探讨人类关系复杂性的同时,从深度的自我探索开始,修复内在的依恋模式,进而提高心智化的程度与认知自信,培养共情能力,让我们在当下与未来更好地经营关系。重要的是,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疗愈自己的能力。
◆ 编辑推荐 ◆
※【西班牙殿堂级心理学家,浓缩50年临床经验与研究,成熟佳作】
※【集合成人依恋访谈(AAI)、镜映思维、心智化等心理学理念,以及关系探索·创伤疗愈·依恋修复·情感关怀·重建自信等议题】
我们如何被周围的人与环境影响,成为今天的自己?
生命早期的情感联结如何影响我们日后的关系模式?
那些未化解的创伤,未解开的心结,会悄悄跟随我们吗?
当我们为人父母,如何给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
本书是一本探讨人与自我、朋友、孩子,乃至这个世界,
如何有正向的互动,并建立更好的关系的书。
通过检视我们的生命历程,你会有很多惊喜的体验。
你将有机会去重新面对内在未曾修复的隐形创伤与心结,
也有机会发现自己身上被压抑过的需求、愿望、潜能,
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更好地经营家庭与社会关系,
从内在的整合,走向外在更广阔的未来。
人的一生是不断收集自我的过程,
愿读罢本书的你,可以整顿身心,
与这世界拥有更多的互动,
活出自信、洒脱、丰富的人生。
◆ 作者简介 ◆
[西] 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
卡洛斯是心理学博士,大学教授,也是大学家庭研究所的成员,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私人心理治疗。
8年来,他一直在负责“第一联盟:修复早期的依恋关系”,这是一个专注于与弱势家庭以及幼儿园和学前学校建立联系的干预项目。
他是《第一联盟:加强和修复早期依恋》(Gedisa, 2008)一书的合著者。
他是《开放精神分析》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发表过关于早期关系创伤、以情感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与家长团体的治疗工作,或在风险条件下养育子女的知识性和研究性文章。
被忽视的孩子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Running on Empty: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8.3 (28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 / [美]克里斯蒂娜·穆塞洛 译者: 王诗溢 / 李沁芸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10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或多或少,每个人都记得点点滴滴的童年往事。
《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会帮助你意识到童年时那些“没有发生”的事、那些你“不记得”的事,向你展现未发生之事的后果:掌控你生命的无形之力。
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视,会长期损害你的自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韦布博士,20年来专注该领域的咨询和研究,深度结合依恋理论和情商理论,撰写出这部开创性作品,帮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的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与他人和世界重建情感连接。为父母提供有效方法,终结代际恶性循环,抚育出情感成熟的孩子;为咨询师提供有效工具,帮助存在童年情感忽视问题的来访者。
你经历了什么? [图书] 豆瓣
What Happened to You?
7.0 (5 个评分) 作者: 【美】布鲁斯·D.佩里 / 【美】奥普拉·温弗瑞 译者: 李镭 2022 - 1
痛苦不会凭空消失,时间也不会冲淡一切
我们的所有创伤,大脑和身体都会深深记住
这本书将改变你看待人生的方式。
生而为人,不代表我们都能顺利地长大成人。在生命早期,我们可能被忽视,被贬低,被冷漠对待,缺乏支持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遭遇暴力、背叛、控制、伤害、分手、离婚、失去亲人……这些糟糕的事件或经历,叫作创伤。
这些创伤强行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困在过去无法走出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会定义我们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互动和每一个决定。
三十多年来,奥普拉· 温弗瑞和儿童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学家布鲁斯· D.佩里医生一直在探讨创伤、大脑、复原力以及疗愈的问题,他们在这本书中以十次私人对话加真实案例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这一切背后的神经科学逻辑。
我们今天的消极情绪、负面心态、异常行为,都是有来源的,如果你想获得疗愈,你就要追根溯源,不要再质疑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要回顾“你经历了什么”。
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神奇的大脑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理解大脑对于压力和早期创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就能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重建命运,夺回人生的掌控权。
创建日期: 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