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犬之岛
政治寓言片。形式的动人源于想象和记忆的动人,看见spot重复i can hear you的时候流泪了。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初步举证 🌕🌕🌕🌕🌕
后半程一直在流泪。文字简练、清晰,pov的切换也处理得非常流畅。喜欢这样锋芒毕露、这样直白的台词,在法庭上对强奸案受害者逻辑与言辞清晰的要求是一种霸凌,应当质询法律体系及其制定者而不是质询受害者。
主角后半程一直光着脚,状态切换只靠灯光亮暗的一瞬,清晰很汹涌。最后架上案簿一件件亮起,组成一个个”i”,有力而巧妙的设计。
今年目前最舒适的影院体验,看完想大叫想跑着回去。You have to vomit and vomit and finally brush your teeth…
玩过 如果在冬夜,四个旅人
第三个故事居然出现了爱之喜悦。第二个故事结尾时,她每走一步,房间的颜色就紧跟在她身后褪下去一步,没找攻略的时候在房间里迷茫了很久,我和她一样走不出这些小格子。
看过 油炸绿番茄
以一种极轻盈的语言来想象平凡、朴素而善良的人性,以及如何面对死亡。“亲爱的,如果我是你,比起死亡,我更害怕要在堵塞的路上开车。”片子对Idgie和Ruth的关系的诠释,是我最偏爱的一种,我最喜欢她们在厨房打闹那一段。其他配角则弱了。还是有很多空白,很多空白。
看过 神探夏洛克 第四季
把人的情感推到边缘又在其上进行道德讨论的一季,从第二集开始就看得窒息,观剧体验不算很好,愈发华丽的剪辑、紧凑的节奏加剧了这种紧逼感。一如既往很多地方无法共情,也逐渐对抛出困境感到麻木,因为相信编剧能够用无解的“天才”来进行解释。
Mary的死让所有配角都边缘化了,包括麦考夫。到最后这又回归两个互相争执的男人身上,一个是靠吸毒维持兴奋的天才,一个是从未从战场回归的战士。
btw最喜欢华生推理出夏洛克生日的那段。
看过 还有明天
朴素而具有浓重浪漫主义的现代片子,观影体验并不舒适。因为导演从一开始就不准备掀桌子。用文明的手段来对抗纯粹的暴力和恶,将个体遭受的伤害融入群体,在我看来是一种叙事上的妥协。导演通过一个无产阶级女性,抛出性别问题、阶级问题、家庭权力、战争和民族认同问题,最后却仅仅选择从日常的视角切入女性参与(狭义的)政治活动,这是导演呈现给21世纪观众的答案,但作为给迪莉亚的答案却让我难过和愤怒。我多希望那颗炸弹出现在结尾。
看过 麦克白
现代解读。演员的表演很好,声光配合成心理悬疑剧。淡化了赫卡忒三女巫的实体,比起暴君,大卫田的麦克白更像一个偏执的精神病人,一个自我厌恶的男人。“但我心里全是恶毒,亲爱的”,泛白光的舞台像透析镜或者解剖台。夫妇的关系也很好品,导演和演员共同回答了一个问题:人能否驾驭恶。自以为透析了人性于是率先让自己成为恶魔,直到发现恶的存在比理性更为久远、其力量大于自己所能掌控的一切,人最终成为恶的奴役,死亡成为解药,“她早晚都是要死的”。
看过 布达佩斯大饭店 🌕🌕🌕🌕🌕
以为黑色幽默会占很大比重,原来是如此温柔的成人童话。分镜、构成都像定格动画。看到一半觉得韦斯安德森就算不是艺术史专业也一定修过艺术史课程,到处都是凝固成符号的图像啊。
还是喜欢看导演这么直白地描绘the faint glimmers of civilization的时候,不以儿童身份为载体,这种天真可能正是成人世界需要的,大家现实主义已经看得够多了,人们需要幻象。
以及看见AB又在演深柜Incel还是笑了。
看过 来自罗马的男人
什么给Catholic看的007……也没有那么无聊!文字和背景在叙事上都很扎实,或者说,给的信息很多,对于有天主教信仰的人可能会更感人,我只能从艺术的角度上去观看,以为案子是一种教堂自身意志(或者说信仰力量)的显化。但台词真的……好直白好conventional啊!!!修辞和抒情也插入得好朴素好生硬呃啊啊啊,题材和故事都很好,对白明明可以写得更好的,或许比起电影更适合拍成单元剧呢…以及我真的有理查米特工剧浪漫线的ptsd了!有必要吗!有必要吗!!姐也太工具人了!!!
看过 Adolescence (混沌少年时) 🌕🌕🌕🌕🌕
台词和镜头调度好厉害…all kids really need is just one thing that makes them feel okay about themselves. 所有人都在尽力各司其职,但确实能看到能力差距,性格以及是否有“道德”指引的问题,相当精彩的人物刻画。唉看到最后我确实觉得incel特质和戒社投稿很像,是一颗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潜质的良性肿瘤。对必须要从道德上作出评论的社会问题,艺术作品能尽可能“真实”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就已经是很有力的回应了。
看过 绝命毒师 第一季 🌕🌕🌕🌕🌗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戒社
看过 克拉克森的农场 第二季
连着看下来新鲜感弱了…当高铁上睡觉背景音了呃呃呃
看过 猎鹿人
微观史。太清晰的幕与幕划分像在看舞台剧,词和表演十分细腻,越战部分有一股屠宰场的腥热,又花了三个小时看上了战场再也没有回来的男人…Nick被拍得很美,当然这样很残忍。
电影中婚礼和战后,他们那种日常中既对自己也对他人实践的,自以为是的、古怪而微妙的暴力倾向,是我心中对男性自尊和群体友谊(吗)最体面的一种表现。
看过 绝命毒师 第二季 🌕🌕🌕🌕🌕
我最喜欢这剧的一点,就是它没有把犯罪放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模型上,而完全用极端的环境、典型的性格特质去逼压人物做决定。白活在自己想象的男子气概里,在老师、父亲这两个“权威”形象都没有被成功扮演后,他在Jesse身上、以及制毒产业中又得到强烈的自尊肯定,以及某种模糊不清的责任感、被信赖感,所以他会下意识把Jesse称为自己的外甥,并在后者最脆弱的时候以如此柔情的方式对待他。Jesse则…哎,在我看来他就是因为关节病或者咬了一次人就被家庭放弃的毒狗,又或许他在每段关系中都处于相对弱势与被动的一方,看得我相当怜爱(而且哥们也喜欢lotr啊(,归根到底还是狗,去讨债那集看得我快哭了,正因为道德存在,才显得成瘾是多么可怖。粉白以外的配角也刻画得相当精彩!Skyler太Slay…最后那里看得我好爽。和我预设偏离的是,我没有磕上一点Jesse/Jane,他想象着她是自己最爱的人,她只是在找一个想死的借口。
听过 Virgin
词写得好惨好直白啊……不上不下地挣扎,有几首感觉真的能给人唱应激。喜欢shapeshifter, clearblue & if she could see me now,做根尖手术前狂听
看过 罗小黑战记2
很真诚、朴实的作品,但作为过渡并不是我的菜🥲,全片最出彩的是作画流畅度,以及边边角角的细节和彩蛋。除了鹿野,以及池年手下的加工人甲乙,其他角色基本没什么弧光…总觉得会馆的工作环境很慕强、很讲秩序,这里真的有自由吗;另外不要再用“和平”来冠名伪中立立场了,无限上场那段明明是在散布恐惧…我对你们耍帅已经没有兴趣了…….配乐的审美很差。
看过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好可爱…好理想(且单纯)的家庭关系……认可物与人也存在关系网的观点,整理房间也是一种对关系的排异和清洁!也干过和物的想象形体对话的事,但直接变成人还是不要啊!达咩!!!
看过 塑料海洋
温和的环保主义,知道最后的情感转折是为了让普通人更能接受但还是……这是我最认可人类原罪的时候,也许是我离宗教最近的时候。看前半部分的时候一直在哭,必须要提醒自己,你是一个尚且有良知的人类,应该认可并骄傲于自己尚能愧疚,即便你并不想成为他们的一员。
看过 BBC地平线: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
能和动物园进行直接对话,已经是非常温和的讨论方式了。第一次知道动物园因为繁殖过剩会捕杀动物;人工繁育的动物放归自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动物在固定的封闭环境中待久了会丧失繁殖欲,最终变得不育;底特律动物园北极熊的饲养员说,她是快乐的,这是非常主观的感受,但我认为她是能感受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不应该只有科学帮人类收拾烂摊子,we failed all these spices, all of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