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路德维希二世
冷星是看剧之前就已经收藏的歌,没想到整部剧最惊艳的还是舞美。玫瑰传奇、死亡之舞、金色的眼泪、天鹅与骑士,以及孩童与青年人在空中的指尖触碰擦肩而过。整部剧都是红丝绒质地的,即便是下半场中最大的冲突特别化解得很柔和。除了冷星,Barbara的Sisi的两首歌、以及家庭教师的那首也很美。感觉是营造的浪漫氛围冲淡了历史剧本来的厚重感,但管他呢,这样也很好。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读过 罗斯金论绘画 🌕🌕🌕🌗🌑
因为拉斐尔前派去读了,理论集中在前三章讲稿,体感是受到很多实证主义的影响,以及他的艺术分类真的好单纯…找的这本翻译者应该对艺术史不是特别熟悉,很多名词译出来都挺奇怪,有时间想翻翻原版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哭泣的草原 🌕🌕🌕🌕🌕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耶稣基督万世巨星 2000年百老汇第二次复排版 🌕🌕🌕🌕🌗
补标!印象最深上十字架前鞭打的处理..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Jesus Christ Superstar(2010) 🌕🌕🌕🌕🌕
因为沙坑老师来看的,特别喜欢这个编排…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悲惨世界 2011年25周年伦敦O2纪念演唱会(25th Anniversary Cast at O2)版 🌕🌕🌕🌕🌗
补标。一款初恋。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吉屋出租 2005–2008 U.S. touring companies版 🌕🌕🌕🌕🌕
真正的初恋。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赵氏孤儿(田沁鑫版) 🌕🌕🌕🌕🌑
看过 蝴蝶梦 2011-2012Stuttgart斯图加特版 🌕🌕🌕🌕🌗
看过 一“義”孤行 🌕🌕🌕🌕🌗
看过 我的遗愿清单 2020版 🌕🌕🌕🌕🌑
看过 鲁道夫王子 2009维也纳版 🌕🌕🌕🌕🌑
德奥皇室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破站补完了,字幕是up主自己做的,翻译得特别棒。萨里奇的卤豆腐真是浓眉大眼。野角的曲风跟哥特风格的舞美非常适配,但他的改编,啊,能不能别总把异性恋爱情写得那么浮夸(虽然这部也让塔菲说了一句es ist nur liebe就是了)。总之就是舞美上大分,uwe的两首歌以及旋转舞台的设计惊艳到让我怀疑在是不是看德奥剧……又及看完之后get到维嘉老师了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在世界尽头相遇 🌕🌕🌕🌕🌕
记录人和人的生活的纪录片,毫不避讳地用人的文化与思维去解释自然,游历世界的艺术家与哲学家,海豹的声音像迷幻摇滚,走向广袤大陆深处的企鹅(同时也会卖淫和搞三角恋);到人类如何用南极来标注历史与国家,极限的吉尼斯纪录,以及,藏在冰洞里的冻鲟鱼和小小的花籽,火山科考与人文关怀;接着是极地的科学,在千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爆炸的中粒子,巨大的、充斥着氮微粒的气球。最后又回归哲学,人为什么承载了思考的能力与责任。
读过 迷宮飯(01) 🌕🌕🌕🌕🌗
读过 迷宮飯(02) 🌕🌕🌕🌕🌑
读过 迷宮飯(03) 🌕🌕🌕🌕🌗
读过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 🌕🌕🌕🌕🌕
草草泛读完,阅读体感很流畅,译文很伟大,埃纪的译序写得真好,但文中人名、神名与现行通用版本出现大量不一致,这是出版社和编辑应该考虑到的。
-《埃涅阿斯纪》
赞美狄多,赞美卡密拉。理解为什么《埃纪》在体例上是仿史书的,读起来的感受却更像悲剧,维吉尔在开头就道明了这一点:“我要说的是战争和一个人的故事”,一个”被命运驱赶“的人。在故事最后,埃涅阿斯看似赢得了胜利,实则是最悲哀的一个角色,他的胜利不属于他的国家,甚至不属于他自己,他的胜利只属于一个新的民族。从失去克列乌沙起,他便懂得在幻影的指示下抑制情感,再合理释放,不再激烈地爱、愤怒与仇恨,他身上不再有压力与矛盾,所有的因只能归于神意,个性是不被允许发生的。以至于在与图尔努斯对阵时,后者甚至会用”只能算半个人“去嘲讽他。当他举起致命的长矛对准图尔努斯时,埃涅阿斯身上的人性突然喃喃起念,使他感到犹豫,但他随即看见图尔努斯身上的腰带——一件被预言过厄运的饰物,一件命运的巧合——于是他最终将他杀死了,最后那一点人性的非念终于离他而去,“命运”战胜了“非命”。
-《特洛亚妇女》
选取的情节一是皮里斯要求波吕克塞娜献祭,二是奥德修斯杀阿斯提阿那克斯,但重心却是Trojan Women,对白非常有力。赫枯巴、安德洛玛克与奥德修斯之间发生的对话尤其充满讽刺。赫枯巴最后的独白当即把我击倒:我向刀剑、干戈、火场整夜寻求死神,它却逃避我的追求,“敌人、倒塌的墙壁、火焰,都不来伤害我的身体;然而普里阿摩斯被杀害的时候我就在他身旁!”
(还挺喜欢塞内加把奥德修斯写这么狡诈残忍的,甚至衬得阿伽门农都显得有点良心了,对比一下Epic the Musical里对奥德修斯杀婴的描写简直就是一坨……)
看过 扯蛋地球史
我笑死了我要给外星人放这个
看过 汉尼拔 第一季
汉尼拔在我看来是一个自负、自私,可悲且令人恶心的家伙(我想找更严厉的词但暂时没找到)……不想用“操控”这种中性的描述,利用“美”的包装,他对周围人所做的完全是信息与知识(权力)上的强暴和凌辱……
看过 汉尼拔 第二季
……只能说警惕以“美”为名的施暴和谋杀
看过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社会性焦虑,或者说歇斯底里症。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叫小猫的个子小小的男生,在冰店驻唱乐队中唱女声部分,劝架的时候会一遍遍重复:都是兄弟,有话好好说,给我个面子吧。后来写信给猫王了,还得到了回信。
看过 柏林情报站 第一季 🌕🌕🌕🌕🌗
开场介绍人物的时候没仔细听导致脸盲了好久……虽然早就预料到了是反转的模式,但情节推进得很克制反倒想一直看下去。赫克托的人设真是讨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