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被压抑的现代性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译者: 宋伟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5
在中国叙事文学的研究里,晚清小说一向不受重视。但不论从历史、美学、意识形态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看,此一时期的小说所显现的尖力及复杂面向,都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尤其对治现代文学者而言,晚清小说岂止仅代表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它的出现,还是它的被忽视,本身就已经见证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端。
本书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与域辩难,呈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本书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现代性赋格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童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赋格是一种多声部对位的音乐结构。“现代性”(回答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思维的哲学思想)并非只有启蒙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一种,而是多义、多声部的相互衍生,以复调式在历史上拓展,宛如音乐中的赋格。
《现代性赋格》融当代文论思辨于散文篇章,力求实现诗性的思辨与思辨的诗性,复现19世纪欧洲现代化的历史语境,重温经典文学作品的启示,进入“现代性”的复调式思考,以期唤醒与现代体系形成对位张力的人文美学现代性。对于仍在寻找现代意识的中国,欧洲现代化的历史(包括其中的文学史)所能提供的借鉴,不可忽视。
全书按四篇展开,其中的各章可作为独立散文,但能彼此呼应,呈现多声部赋格。“启蒙篇”以启蒙为线索,引出现代体系和后现代思辨策略的对位声部;“法兰西篇”与“俄罗斯篇”相互对照,呈现发达状况和不发达状况下对现代体系两种不尽相同的反应;“尼采篇”则是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大格局对现代体系的思辨和应答。
童明,是著名作家木心的英文作品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