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豆瓣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马泰·卡林内斯库 译者: 顾爱彬 / 李瑞华 商务印书馆 2002 - 5
这本书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现代性与大屠杀 豆瓣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9.6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齐格蒙·鲍曼 译者: 杨渝东 / 史建华 译林出版社 2002 - 1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不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现代性赋格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童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赋格是一种多声部对位的音乐结构。“现代性”(回答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思维的哲学思想)并非只有启蒙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一种,而是多义、多声部的相互衍生,以复调式在历史上拓展,宛如音乐中的赋格。
《现代性赋格》融当代文论思辨于散文篇章,力求实现诗性的思辨与思辨的诗性,复现19世纪欧洲现代化的历史语境,重温经典文学作品的启示,进入“现代性”的复调式思考,以期唤醒与现代体系形成对位张力的人文美学现代性。对于仍在寻找现代意识的中国,欧洲现代化的历史(包括其中的文学史)所能提供的借鉴,不可忽视。
全书按四篇展开,其中的各章可作为独立散文,但能彼此呼应,呈现多声部赋格。“启蒙篇”以启蒙为线索,引出现代体系和后现代思辨策略的对位声部;“法兰西篇”与“俄罗斯篇”相互对照,呈现发达状况和不发达状况下对现代体系两种不尽相同的反应;“尼采篇”则是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大格局对现代体系的思辨和应答。
童明,是著名作家木心的英文作品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