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t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Goodreads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1 (141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雅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2
比诗更像诗的十封信,你我都是青年诗人。
.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诗意对谈。
.
里尔克的精神知音,著名翻译家、诗人冯至经典译本,全新再版。
.
全书经冯至先生之女冯姚平女士以及师承于冯至先生的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先生指导校正。
┉┉┉┉┉┉┉┉┉┉┉┉┉┉┉┉┉┉┉┉┉┉┉
.
里尔克留给我们这样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
.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书简家;
这十封信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
.
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寂寞,如何解决职业的苦恼?
二十岁的年轻人致信诗人里尔克,倾吐生活的种种疑惑不安。
同样年轻的诗人如何给出答案?
.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入里尔克诗作十八首;
特别附录冯至论里尔克四篇及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
┉┉┉┉┉┉┉┉┉┉┉┉┉┉┉┉┉┉┉┉┉┉┉
.
“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冯至
.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
.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茨威格
.
里尔克凭借着《杜伊诺哀歌》和《给青年诗人的信》获得了显赫的声名。——《纽约时报书评》
2025年4月16日 已读 quit, 可能我不需要这些大道理了吧
2025年4月2日 评论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每封信中蕴含的思想以及青年诗人可能提出的问题:by LLM - 以下是对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每封信中可能蕴含的思想以及青年诗人可能提出问题的推测: 第一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鼓励青年诗人要深入自我内心,去寻找创作的源泉,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和标准所左右。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可能询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诗歌创作,以及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第二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强调孤独对于诗人的重要性,认为孤独能让人更专注于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作。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大概是抱怨自己在创作中感到孤独,或者不明白孤独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想知道如何在孤独中坚持创作。 第三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建议青年诗人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创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相信自己的成长节奏。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或许是对自己创作进步缓慢感到焦虑,询问如何才能更快地提高创作水平,以及怎样克服创作中的瓶颈期。 第四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谈到要尊重生活中的一切经历,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都是创作的素材,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将生活中的平凡琐事转化为诗歌题材,对创作素材的选取感到困惑。 第五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提醒青年诗人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敏锐的感知,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诗歌缺乏新意,询问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诗歌中脱颖而出,如何培养独特的观察力。 第六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探讨了爱情与创作的关系,认为真正的爱情能使人成长,而诗人应该在爱情中保持独立和自我,让爱情成为创作的动力而非阻碍。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大概是遇到了爱情方面的困惑,想知道如何在恋爱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如何从爱情中获得创作灵感。 第七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再次强调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可能是面临着外界对自己诗歌风格的质疑,不知道是否应该为了获得认可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 第八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鼓励青年诗人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将其视为成长的机遇,在困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创作能力。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或许是在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对未来感到迷茫,询问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信心。 第九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谈到了对死亡的看法,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诗人应该以平和、敬畏的心态去看待死亡,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进而丰富创作的内涵。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可能是对死亡充满恐惧和困惑,想知道如何在诗歌中表达对死亡的思考,以及死亡与创作之间有何关联。 第十封信 里尔克的思想 :总结了前面的观点,鼓励青年诗人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艺术之路,相信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不断探索和追求,在生活和创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青年诗人可能的问题 :可能是对自己未来的创作之路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在坚持理想的同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希望得到里尔克的鼓励和指引。
quit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Emma Larkin Penguin Books 2006 - 3
In one of the most intrepid travelogues in recent memory, Emma Larkin tells of the year she spent traveling through Burma, using as a compass the life and work of George Orwell, whom many of Burma's underground teahouse intellectuals call simply the Prophet.In stirring prose, she provides a powerful reckoning with one of the world's least free countries.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is a brave and revelatory reconnaissance of modern Burma, one of the world's grimmest and most shuttered police states, where the term Orwellian aptly describes the life endured by the country's people. A truer picture of authoritarianism than anyone has written since, perhaps, Orwell himself.
2025年4月16日 已读 弃, 旅游+历史的写作风格, 初看会觉得惊喜, 但是后面全靠历史吊着胃口, 旅游部分只想跳过, 我觉得这是文字本身的局限性, 远不如视频给人的感受真实具体, 旅游文学可以休矣.
quit
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Ichiro Kishimi / Fumitake Koga Atria Books 2018 - 5
2025年4月27日 已读 quit 重读,listened the chapter one, dump the book.
距离上次读也没几年,有了更多生活经验,开始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再回头看这种“轻飘飘”的理论,反而觉得有些空洞,有点理想主义。
如果现实世界不变,只靠内心改变,是很难持续的。有时候,唯一能带来改变的方法,就是直接改变环境。比如,换一个住所,换一份工作。
listen 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