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维特根斯坦 (1993) [电影]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Wittgenstein
7.8 (48 个评分) 导演: 德里克·贾曼 演员: 卡尔·约翰逊 / 迈克尔·高夫
其它标题: Wittgenstein / 維根斯坦
这是一部现代风格的戏剧,介绍了生于维也纳,在剑桥读书的哲学家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生平及思想。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质与极限。
电影使用最简单的黑色背景,所有的投资都用在服装、演员以及灯光上,构图就像黑暗的启蒙主义绘画。Wittgenstein以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出现,他的少年时代很压抑,银幕上他的家人都身穿罗马人的宽外袍。一系列的小场景描述了他从小时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最终在剑桥当教授和Bertrand Russell以及John Maynard Keynes合作的生平。导演Derek Jarman使用了一些戏剧小品,还有富于想象力的小花招,比如出现了火星侏儒,来表现Wittgenstein的贵族举止,犹太背景,以及同性恋倾向。

看过 维特根斯坦 🌕🌕🌕🌕🌑
有点失望的是以为能以电影的方式展现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但全片几乎还是在讲授,今天写下这点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或许他的哲学本来就是拒斥纯粹图像的形式,语言就是能够抵达的边界了。这么一想那些像跳动的色彩和质感一样的人物和情节变得有点可爱,在画家的角度,是很有趣的一种动态叙事。全片看完也构建起一点对他思想脉络的理解,从意图出发,我感觉到一种试图打破隔阂,建立联结的努力。顺着笛卡尔的思想发展下来,每个人或许都是孤独的沉思者,灵魂困囿于自己的身体,心灵无法相通,但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看到世界是如此紧密的联结在一起,语言背后是共同的生活经验、文化、习惯等等,让我想象出我们以语言为根系,共同扎根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画面,又如何会是绝对的隔绝呢?很喜欢最后关于冰原和摩擦力的隐喻,这也是我曾经想过的问题。执着于纯粹理性的世界(或许是一种理论,一种理想,又或是对语言游戏的分辨),只会发现现实寸步难行,世界处处充满矛盾、模糊、不确定,冰的纯净中隐含着闪亮的谵妄之危险,只有接受那种不准确作为某种摩擦力,才能行动,而非困在原地。这或许也是在接受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如它所是之后,另一种更宽和地接受世界和人的关系如它所是。而最后的最后,永恒的nostalgia,永恒的流浪,是成年人身体里不可能的小孩,是人类世界的外星人,接受这样的命运如它所是。(和朋友讨论他讲的语言是世界的边界时,又自以为是地在头脑里想象,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用语言的探照灯探索,一个人能触及的范围或许很有限,但是合在一起就有很广大一片被照亮过的地图,想象这样的一个情境突然也觉得慰藉,语言时时提醒我,总有人与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