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White_Rose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W·T·Stace Dover Pubns 1955 - 6 其它标题: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W. T. 斯退士(Walter Terence Stace,1886—1967)

公共哲学家、教育家、认识论专家。出生于英国,1908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后长期任职于英国公务员系统,业余研究哲学。1932年正式开始学术生涯,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直至1955年退休。《纽约时报》曾称其为“英语世界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1924)、《知识与存在理论》(1932)、《道德概念》(1937)、《时间与永恒》(1952)和《神秘主义与哲学》(1960)等。

This scarce antiquarian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the original. Due to its age, it may contain imperfections such as marks, notations, marginalia and flawed pages. Because we believe this work is culturally important, we have made it available as part of our commitment for protecting,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 world's literature in affordable, high quality, modern editions that are true to the original work.

# 第一部分 基本原则 第二章 现代哲学与黑格尔

亚氏之后,希腊唯心主义传统直到近代才重新出现,对黑格尔影响最大的近代哲学家是斯宾诺莎和康德。

## A. 斯宾诺莎与黑格尔

斯宾诺莎提出,一切规定即是否定。事物要“是”,它必然要“不是”。说某物是绿色的,就必须把它从粉色、蓝色等其他种种颜色事物的领域中排除。黑格尔颠倒了这一说法,提出一切否定即是规定。这一说法意味着什么暂且不讨论。

黑格尔的无限理论也深受斯宾诺莎影响。无限就是没有限制,那就是没有被规定,没有被规定当然就是空洞的,即“无”。这个“无”来源于斯宾诺莎的“实体”。

## B. 休谟与康德

希腊传统直接假设:人有能力认识实在。柏拉图和亚氏都没有对这一假设产生质疑,康德首次对其发问:什么是知识?知识何以可能?知识是否有其必然的界限?

而康德的疑问来自休谟的哲学思考——比如他对于因果性的思考。在休谟看来,因果性包含必然性和普遍性,而这两者都不能从经验中得到(休谟认为知识/观念/概念唯一来源是经验),所以因果性只是一种幻觉。

康德批判了休谟的思考。他首先重新考察了知识,认为知识来源于感性和理性,前者被动,后者主动,两者一同作用才产生知识。

感性方面,分为内感官和外感官,时间是前者的形式,时间和空间是后者的形式,感性只能告诉我们个别事实。然而,我们的确拥有这样一些知识,比如“2+2=4”——从“这两个和那两个合起来是这四个”得来,“一对直线不能围成空间”——从“这一对直线不能围成一个空间”得来,这类知识超越了个别性,其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个别事实无法提供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先天综合命题一方面是时空的,一方面又是普遍必然的,这如何可能?答案只能是,时空是感性自身的形式,我们只能通过时空性去认识世界,所以,在只涉及时空性的命题上,它们是普遍必然的。如果命题在时空性上填充了内容,比如颜色、味道,那么普遍性和必然性立马就消失了,但是,在只涉及时空性的命题时,比如几何学和数学命题,它们有普遍必然性。

理性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把各种命题完全抽象成逻辑判断形式,可以得到康德所谓的知性范畴表。这些知性范畴是理性分析感性材料先天就有的概念框架。

康德的理论导向不可知论。时空性和知性范畴是纯粹形式、逻辑上先于一切经验,不来自于任何外部来源,而是心灵自身的结构。这使得我们只能去考察现象,因为实在不在时空中,知性范畴对它们也不适用,所以实在本身完全不可知。

## C. 从康德出发的哲学进路

后人彻底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物自体概念,主张人有认识实在的能力。物自体的概念自相矛盾,因为如果我们断定它是感觉的原因,或者只是断定它存在,那也是对它使用了“存在”和“因果”的范畴,而这些范畴只能用于现象,我们既然知道它存在,并且是原因,它对我们就不是不可知的。

时空性和知性范畴如果不来源于任何外部,即物自体,那它们的来源只能和它们一样也是心灵的产物,既然连实在都是心灵/理性的产物,那我们可以断定,一切事物必定都可知。

## D. 对“不可知”观念的批判

哲学上的某物“不可知”指的是无论排除一切偶然条件,我们的心灵构造本身从根本上无法认识它。不仅是康德哲学意义上的“不可知”失败了,实际上,一切意义的“不可知”都是不可能的。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原则 第二章 现代哲学与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