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悉达多 [图书] 豆瓣 开放图书馆
8.9 (386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姜乙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1 其它标题: 悉达多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据悉市面销量最高版本译自英文版),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
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读过 悉达多 🌕🌕🌕🌗🌑
这本书是听完的。
一开始听得挺开心,直到听到除了悉达多还有一个乔达摩。从那一刻开始脑子就开始同义词替换:

悉达多 - 王二狗
沙门 - 流浪汉
佛陀 - 城管
涅磐 - 开饭

诸如此类。

假设一个不熟识佛教概念的人看到这本书,也许就是这样的图景吧。
以这样的角度去看,这本书的故事甚至可以当作是一个暮年老船夫的随意吹牛。在这里决定佛之所以为佛的,是名字,以及名字带给人的联想吧。

概念本身带来的感触,也会因为几个词的替换化为虚无,佛陀之所以是佛陀是因为他叫的佛陀吗?也许他本来是她或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