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
卢梭的第一篇论文,成名作,亦译作“论科学与艺术”,题目来自于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它的出版,仔细看来,充满灵异,反常和悖论。
灵异:卢梭撰文称,自己走在路上,边读报纸。在看到征文题目后,忽然千万新思想一起涌现,同时身体难承受巨大情感的冲击,以至于他不得不躺在路边树下,在激动万分和不知不觉中流泪。“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观点和思想,既不是思考得来,也不是学习得来,而是来自这场忽然降临的灵异的神秘体验。在朋友的鼓励之下,他把一部分思想写下来,作为征文寄了出去。
反常:一般人可能会想,科学院征文,文章大概都会是赞扬科学带来进步。也许会有一些进步中的反思,但要想获奖,大概得是支持科学的立场。然而卢梭是反其道而行,抛出完完全全的反科学艺术的论点。“天文学诞生于迷信,雄辩术是由于野心、仇恨、谄媚和谎言产生的,数学产生于贪心,物理学是由于某种好奇心引发的。...,甚至连道德本身,都是由骄傲心产生的。由此可见,科学和艺术都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坏思想产生”。接着,他连哲学与文学,音乐,绘画和诗歌也一网打尽,认为这些浪费时间,毒害精神,败坏风俗、人心、判断、审美。其目的虚妄,其后果危险。更反常的是,科学院居然把金质奖章颁给了如此“反科学“的文章!而其获奖理由竟然是“说理的辩才和文章笔法的清新”——仿佛卢梭参加的是文学征文。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读翻译版的读者来说,怕是无法体验其文风的清新。在修习过逻辑学人的恶眼里,他的辩才,只能说一般。
悖论:卢梭本人,就是搞艺术的,写这篇文章前就写剧本,作曲。属于一边搞艺术,一边反艺术;举着红旗反红旗。难怪很多反对者以此攻击他的论点。当然,他可以说,内行人才知道行业弱点。但知道了之后,不应该就改吗?然而卢梭凭借这篇文章,开始出名,正式开始了他的哲学和文学生涯,一生不停的著述。以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名头青史留名。活成了他在其第一篇论文中所反对的样子,一步一步按自己的剧本,走向了真实生活的反面。
看卢梭的著作,必须把他的个人行为与其著作分开来看。其著作描绘的理想世界充满浪漫气息,来自于其清醒的经历。
然而,这个人一生中,大概就只清醒了那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