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图书] 豆瓣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本书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的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读过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什么是文化?当我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观一场表演,读一本书,吃一顿大餐,跳一段舞,我只是在做一件事,不会意识到这是文化活动。与其相区别的,还有政治、经济等活动。文化神奇的之处,便是通过对其他活动的描写记录,将所有活动“文化”,形成文本。于是,一切可言说的可实践的,都可被装进文化的篮子,作为文本的和实践的文化存在。“文”即纹,表面、也就是象征。这是我对文化的理解,不是本书的定义。文化包括虚的意识形态和实的物质、活动、关系...
什么是大众文化?源于工人阶级的生产活动之外的自发的消磨时间的方式,被权贵学者视为群氓,被出身于工人阶级的精英学者者视为本真,很快被商业视为赚钱工具...。从产生来源看,文化工业出产的被斥为群氓,对于工人阶级自发产生的文化则被当作本真。从消费端看,有的学者视大众为被动接受统治阶级商业文化洗脑的群氓,有的认为消费过程的拣选就是大众的创造性力量。借由消费者主动的选择,文化产品才能流行,成为大众文化,不然就是地下的,小众的。
文化理论,则是对大众文化发表各种观点的学者的看法。文化,文明与文化传统派看不上大众文化,认为它的生产者和受众应当接受教育,去矫正粗鄙的审美;文化分析派则对大众文化有褒有贬有拣选,仍倡导对其中不好的部分用教育去粗取精。后现代主义则对学者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嗤之以鼻,主张研究是什么,而不发表好坏的见解:偏好与事实无关。
什么是意识形态?是观念集合,是人们用来过滤实相,创造属于自己现实的滤镜。群氓意识形态会把文化分为高雅低俗、良好粗鄙、高级低级,主张把大众文化向高级良好的方向引导。文化民粹主义意识形态则抬高大众文化的价值,承认大众消费的主体创造性,反对精英对大众文化的霸权、收编。所谓霸权,就是掌权者通过重新解释历史弥合与被统治阶层之间分歧的能力。
意外之喜,是本书把最近150多年以来的欧洲哲学思潮做了个巡礼,可以从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种族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哲学思想在文化批判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则对工人阶级的文化非常认同,因而要么采取不评价只厘清的态度对待大众文化,要么对其大加赞扬;后马克思主义更是用霸权概念,将统治阶级修改文化表述、弥合阶级矛盾的做法加以批判。意识形态论,精神分析(语义网的勾连震颤),女性主义,种族主义等视角在马克思主义之后登上思想界舞台,纷纷重新分析、讲述、批判文化,进行反霸权的活动。后现代主义则解构这一切,把分析判断的主体归还个人。
拉康的精神分析是出书中捡到的宝,他对“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的阐述精辟之极。但本书存在对拉康的严重误读。
所有的文化文本,包括本书、本评论,所有的文化实践,包括本书的书写出版发行,包括本评论的书写发布,都发生在拉康所说的“象征界”:没有任何真理在其中,且毫无意义。创造同时是破坏,理解同时是误读。
当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