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贫困 [图书] 豆瓣
Poverty,by America
作者: [美] 马修·德斯蒙德 译者: 董孟渝 中信出版社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一个符合想象的美国纸醉金迷、机遇遍地,实在很难与“贫困”二字联系起来。然而,这样由中产和精英阶层代表的美国只是社会现实的一面,现实的另一面是,美国的贫困问题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严重的: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缺乏生活保障;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中,有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因为被房东驱逐、居无定所,每年有许多人在街头流浪、死亡……
这样的现实触目惊心,在这个富有的国家,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绝望和苦难?这正是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想要回答的问题。他确实得出了答案:这个丰裕社会的贫困无法消除,是因为有人乐见其成并从中获益,一个人的贫困,就是另一个人的利润。显而易见,这本书中想要解释的美国式贫困并非绝对贫困,而是赤裸裸的不平等——要彻底理解贫困,我们不能只盯着穷人的生活。穷人无法改变现状,正是另一部分人“以贫为壑”的结果。他们压低穷人的工资,迫使穷人为基本的生存缴纳更多费用。他们总是优先考虑累积自己的财富,而不是缓解贫困问题,这就使得富愈富、贫愈贫,一地的贫穷与绝望在聚集,另一地的资源和财富却不断滋长、日益集中,导致最终筑起了贫富间难以逾越的高墙。
这样的高墙使得社会分裂失序。那些未曾经历贫困的人或许难以理解,贫穷并非只是低水平的物质生活这么简单,“饥饿和尊严是无法并存的”——在贫困线那一行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部分人日复一日具体的痛苦,这意味着生理上的痛苦、心灵的创伤,意味着漂泊无依、提心吊胆,意味着尊严被践踏、人格的矮化、自由的丧失……因此,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需要的绝不止做慈善这么简单,在一个丰裕的社会,如德斯蒙德所述,也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多么高明的办法,而是解决问题的意志。

读过 制造贫困 🌕🌕🌕🌑🌑
写得不是很好,其中罗列的部分数据有意义,但是作者整个行文逻辑架构存在大问题,感觉有种没在现实世界太生活过的美,立场也属于那种为明明是第一世界问题的事情抱有对剥削黑非洲一般的愤怒(看到对贫困的定义是年收入5万美元一人住在波特兰我真的笑了,中美购买力差不多乘以3的样子吧,美国式贫困还是太有松弛感了吗?但是我曾见过芝加哥南部的黑人家庭,那确实不是年收入没到5万美元的问题(我还替其中一些人报过税,其实大部分看起来穷得不行的也还是能在南部租上有暖气的房的,我觉得药物滥用和枪支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才让底层美国人过到活不下去的情况;经济政策主要是让美国梦那批人的上升空间关了(JD vance和铁锈带,等等。)),作者的数据对比也让人时常觉得不清晰(说美国的GDP完全够底层人活得好,比如纽约一个州的GDP就比韩国多——大哥你知道韩国也不是很大么?等等,对比例子举得真不聪明)另外又是我最讨厌的一提解决方案就是相信人性大家要注意的那种社科书,还不如不提。同类书籍另一本,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那本讲美国梦的破灭的要好很多。最后,如果一个人和这个作者的价值观逻辑类似且本人不是生在第一世界的白人,那真是这辈子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