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电子游戏与哲学 [图书] 豆瓣
Philosophy Through Video Games
作者: (美) 乔恩·科格本 (Jon Cogburn) / (美) 马克·西尔考克斯 (Mark Silcox) 译者: 施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9
玩游戏 思哲学 讲智慧
任天堂的《Wii运动》游戏跟哲学有关系吗?
玩《魔兽世界》会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吗?
《魔域帝国》《侠盗猎车手》《文明》等游戏能让你了解美学、伦理学和神学吗?
与作者一起沉浸在《疯狂足球》《Wii运动》《吉他英雄》《魔兽世界》《模拟人生Online》《第二人生》《柏德之门》《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上古卷轴》《魔域帝国》《无尽的任务》《毁灭战士》《光环2》《侠盗猎车手》《文明》《格斗之王》《罗马:全面战争》《黑与白》《爱丁编年史》《吃豆人》《生化奇兵》等游戏的哲学世界吧!
哲学并不意味着晦涩难懂和枯燥乏味,电子游戏中就有智慧!
——————————————————————————
当你刚刚从《魔兽世界》《上古卷轴》《文明》等游戏中抽身出来,让沉浸、紧张的游戏体验暂停一下,放空的大脑可能会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比如游戏中的我跟现实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玩暴力电子游戏会让玩家变暴力吗?为什么Wii游戏画面极为粗糙,却有那么多人喜欢玩?……
如果有人想要认真回答这些问题,最终必须求助于西方哲学的思想宝库。本书从对当下各种广泛流行的电子游戏的反思中,谈论几个具体的哲学问题,比如外部世界的问题、个人同一性问题、人工智能的本质、道德与暴力的关系、人生的意义,等等,它巧妙地把游戏体验与哲学思考融合在一起。在电脑关机之后,本书邀请读者来一场游戏的哲学之旅。

读过 电子游戏与哲学 🌕🌕🌕🌗🌑
注意到自己在与友邻讨论丝之歌时同时使用我、我们、玩家、小骑士、大黄蜂同时指代同一个对象时开始阅读。原作出版于 2008 年,游戏举例和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当然有过时之处,但作者们只是想以游戏为名写哲学导论罢了。以胡塞尔的匿名意向性和海德格尔的“上手”解释任天堂画风卡通、背景模糊的游戏为什么比索尼画风精细的游戏更让人有真实感的部分很有意思。手机早已成为每个人无法割舍的外置器官,在社交网络上呈现特定形象也是一种游戏,自我与心智、人生与游戏的边界远比我们以为的更模糊,人生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像 rpg 游戏般有一特定“目的”,还是如海德格尔所言仅仅只是在世存在,只能——并且总已经从可能性来领会自身?我们为什么要游戏,这问题恰如人为何而活。可惜本书的讨论仅止于导论深度,我要去读集异璧和丹尼尔丹尼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