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一生 [图书] 豆瓣
8.5 (33 个评分) 作者: [法]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陈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1
传记《契诃夫的一生》首次出版于一九四六年,道出俄国文学大师安东•契诃夫“烟花一场”的人生。
契诃夫出身贫苦,最初写小说只为谋生,直到遇上年长的伯乐靠书信指导他、鼓励他。文学上的成功与失败纷至沓来,病痛与孤独更常伴左右,但他始终对周围人保有最大的真诚与善意。
内米洛夫斯基笔下汹涌的文字在描摹契诃夫时竟平静、柔软了下来。
“然而,在无动于衷的人群里,契诃夫的妻子和母亲紧紧地偎依着,相互搀扶。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当中,契诃夫曾经真正深爱过的,惟有她们俩。”
是看到这里,要合上书页之时,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惫和孤独的背面,始终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丝让这个世界亮起来的清美的光辉——这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笔下的契诃夫,也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自己。
——袁筱一

读过 契诃夫的一生 🌕🌕🌕🌕🌑
求神不求全,摘取契诃夫一生的重要侧面进行叙写,幼时的生长环境、莫斯科时的社会局势、短篇小说上的突破、写作风格的转变背后、病痛与分离交织中的爱情。喜欢其中的分析,将契诃夫放置在当时的时空中进行描写,从长久地观察和简约的习作中练习出了后来的契诃夫,深厚地描摹现实的生活,不求变故和刺激,而是生活中的一段,阅读的心态也由旁观者贴近亲历者。俄国堆积的苦痛、腐朽、不公熔铸进贫苦出身的契诃夫心中,因此他不信服托尔斯泰的道德,因此他深深地为当时的人们难过,书写他们的孤独、愤懑、挣扎、麻木、悲哀……也为契诃夫的爱情难过,怯懦使他避开那么多人,当最后遇到克尼碧尔时又是分离与病痛。怀着由衷的敬爱才能写出契诃夫的深远,超越时代的怜悯在写作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