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图书] 豆瓣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9.4 (154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读过 罪与罚 🌕🌕🌕🌕🌗
汝龙译本
开始读不适应,大段的心理活动,城里乱走的主角,逐渐地习惯了陀这个写法,像是水慢慢煮开了般精彩起来,进入了19世纪的嘈杂、拥挤、破败的圣彼得堡平民生活,感觉陀写出了人的神圣,而这神圣似乎和背负深沉的痛苦有关,和宗教有关。
除了拉祖米欣外,其余人物都有浓厚的悲剧性。陀的厉害在,主角深沉痛苦,而其他人物并不像纸片人配角般陪衬,而是各自都有深度和命运的悲剧感。
尾声其实不必要写,写到罗佳转身进警局自首就够了。尾声里写的唯一好的是母亲的死— 不知道儿子出了什么事,但她觉得严重极了,忧虑至死。爱的救赎现在看来有些cliche。
陀是做过穷苦人的,他写的都是这些人,监狱、斗室般的家、破酒馆等等。对比毛姆、菲兹杰拉德,这两人写的是中上流社会。总觉得比起来,陀的东西深刻些,从这个角度,毛姆的人生的枷锁高于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黑塞写的是个人化的神秘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