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拾穗者 (2000) [电影]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1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看过 拾穗者 🌕🌕🌕🌕🌕
#siff27 心灵被熨贴了(´;ω;`)导演真是个可爱的人啊,又很温暖,所以很愿意跟着她的目光去看一切。不知道“拾穗”在法语语境中是不是专有词汇,感觉在中文里这样用的其实并不多,更常用的在城市里大概是“捡破烂”,乡村的…甚至想不出有没有对应的概念。(二编:好的我觉得中文对应的是“拾荒”🤔)形形色色的拾穗者和他们各自的理由,总之可能都是被正常社会视作离经叛道,甚至是被轻视和批评的行径,但在导演的目光中,也许是更有人情味的部分,仿佛是捡起了自己身为人的碎片一样。(还有一个感想是,虽然内心会觉得也许极简才是更好的生活(可能是出自身为人类的道德和愧疚感吧)但这并不符合自己的天性,所以其实在某些时刻会感到一些焦虑和压力……但这部作品仿佛是给出了另一种对抗消费主义的答案呢,原来也有这样的生活啊…很喜欢,也被深深地治愈了(特别是对本infp来说🥲谢谢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