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
豆瓣
简介
理查·施特劳斯 Richard Strauss (1864.6.11~1949.9.8)
德国作曲家,生于幕尼黑。父弗朗兹·施特劳斯为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乐队的圆号演奏家,给予儿子良好的音乐教育。理夏德最早的作品如管弦乐《节日进行曲》(op.1)和短小可爱的管乐小夜曲(op.7),写作时尚未满十岁。1885年,中断了在慕尼黑大学的学习生涯,去迈宁根当汉斯·冯·比洛的助理指挥,不出一年,即继比洛而任首席指挥,在迈宁根乐队的一位小提琴师,瓦格纳的侄婿亚历山大·里特的影响下,他从布拉姆斯转向李斯特和瓦格纳的风格。从《意大利之行》(1887)起,大胆创作了一系列交响诗和描绘性交响曲,使之名利双收,并引起人们关于标题音乐的优点之争。继续用这一形式写作的作品有《唐璜》(1889)、《死与净化》(189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唐吉诃德》(1898)、《英雄的生涯》(1899)和《家庭交响曲》(1904)。与此同时,他的指挥生涯也有进展,慕尼黑歌剧院和魏玛宫廷歌剧院都聘请他去工作。1891年,科西玛·瓦格纳邀他去拜罗伊特指挥《汤豪舍》。1894年,主要在瓦格纳音乐的影响下完成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并在魏玛首演,由波琳·德·阿娜(后成为他的妻子)饰演女主角。至此,他似乎已成为瓦格纳的最理想的继承者。189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皇家歌剧院指挥,1919至1924年与肖尔克同为维也纳歌剧院指挥。但他的家在上巴伐利亚的加米施,写完《莎乐美》(1905)——第一部轰动一时而争议甚大的成功歌剧——后,即定居加米施。皇帝说这部病态的歌剧对施特劳斯不会有什么好处,据说施特劳斯回答皇帝说,是这部歌剧的收益使他得以建造他的乡间别墅。下一部歌剧《埃莱克特拉》(1909)几乎同样骇人听闻,在这部根据索福克勒斯原作改编的歌剧中,他取得着名的维也纳诗人、戏剧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合作,霍夫曼斯塔尔除这部歌剧的台本外,还接连为施特劳斯写了五个台本——《玫瑰骑士》(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1912—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1919)、《埃及的海伦》(1928)和《阿拉贝拉》(1933)。霍夫曼斯塔尔在写作上述最后一个台本时,因受到儿子自杀的刺激,中风而死。人们一般认为是霍夫曼斯塔尔使施特劳斯从《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这类过度病态的作品转向后期音乐的比较和悦的风格,《玫瑰骑士》标志洛可可式的转折。但是这样做是好是坏,意见不一。有些权威人士认为,施特劳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德国淘气鬼的声誉后,创作开始走下坡路。有的则认为他是必须通过《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不拘一格才能到达成熟期的比较文明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最后几部作品,如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1942)——以18世纪为背景的精致的谈心式作品——表现了施特劳斯最纯净最富灵感的技艺。对于施特劳斯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既有可能不分轩轾地加以欣赏,也有可能因他在漫长的一生中留下如此风格迥异的佳作而感到欣慰。他在纳粹时期的活动也同样是自相矛盾的。他的歌剧《和平日》(1938)获得希特勒的嘉许,他也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在德国。但是,他的喜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的台本作者是他大胆支持的犹太人斯蒂凡·茨威格。另外,虽说他为弦乐队而写的《变形曲》(1945)被普遍认为是为希特勒创作的挽歌,战后甚至在荷兰禁止上演,但它的音乐可能只是表现对他所热爱的德国遭到毁坏而感到的悲痛。
施特劳斯的主要作品有:
(1)歌剧:《贡特拉姆》(魏玛,1894),《火荒》(德累斯顿,1901),《莎乐美》(德累斯顿,1905);《埃莱克特拉》(德累斯顿,1909);《玫瑰骑士》(德累斯顿,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斯图加特,1912;修改本在维也纳,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维也纳,1919),《间奏曲》(德累斯顿,1927),《埃及的海伦》(德累斯顿,1928),《阿拉贝拉》(德累斯顿,1933),《沉默的女人》(德累斯顿,1935),《和平日》(慕尼黑,1938),《达夫尼》(德累斯顿,1938),《随想曲》(慕尼黑,1942)和《达奈之恋》(萨尔茨堡,1952)。
(2)芭蕾舞剧《约瑟夫的故事》(巴黎,1914)和《甩奶油》(维也纳,1924)。
(3)管弦乐:音诗:《意大利之行》(1887),《麦克白》(1887),《唐璜》(1888),《死与净化》(1889),《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唐吉诃德》(1897),《英雄的生涯》(1898),《家庭交响曲》(1903),《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f小调交响曲(1884);小提琴协奏曲(1883);圆号协奏曲二首(1884,1942);双簧管协奏曲(1945);单簧管与大管二重小协奏曲(1948);二十三件弦乐器的《变形曲》(1945)和《资产阶级绅士》组曲(1919)。
(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81),大提琴奏鸣曲(1883),钢琴四重奏(1884)和小提琴奏鸣曲(1887)。
(5) 歌曲:四组用乐队伴奏(1897—1921),二十六组用钢琴伴奏(1882—1929),以及乐队伴奏的《四首最后的歌》。
(6)钢琴曲:b小调奏鸣曲(1881)和两组小品(1881,1883)。
编订格鲁克的《伊菲姬妮在陶里德》(1894),莫扎特的《伊多梅纽斯》(1930)和柏辽兹的《乐器法》(1905)。
tracks
01.Till Eulenspiegels Merry Pranks Op28
02.Don Juan Op20
03.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O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