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归来

豆瓣
流放者归来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40493134
作者: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译者: 姜向明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发行时间: 2021 -3
装订: 精装
价格: 78.00元
页数: 480

/ 10

3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1920年代的文学浪游史

Exile's Return: A Literary Odyssey of the 1920s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译者: 姜向明

简介

《流放者归来》对年轻一代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风格的赞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在这些故事里找到共鸣的读者。而且,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唐纳德·福克纳(文学评论家)
***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100本书(1978-1998)”。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记、作者亲手绘制的1924—1949文艺生活史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思想历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一代人最为优秀的一本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代,不仅对于美国文学来说是如此,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纽约时报》
考利先生为 1920 年代的美国作家描绘了一幅经典的群像,无论在真实性还是艺术性上,它都是一本很难超越的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
《流放者归来》对我青春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本书:一群美国作家,他们讨厌美国,他们要到欧洲去寻找自己的文明。他们逃离自己的家乡,结果海明威发现只有在巴黎的时候,他才能写他的家乡密执安洲,才能写他童年的故事。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流浪,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理解你的家乡。
——许知远(作家)
他们流放到艺术,流放到巴黎。和我们相似,他们的流放也是在富足幸福中主动的流放。和俄罗斯流放一代的沉痛不同,他们的所得欢快愉悦得多。他们对出发的家园不够在意,因而叛逃与归来都失去根底。他们最终大部分回到原点,回到小木屋,回到纽约的经营与世俗的经济。
——郝景芳(雨果奖获奖作家)
一代美国作家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就像格林童话里的孩子们逃离了冷酷的继母。他们为了寻找宝藏而在外流浪多年,然后返回祖国,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但生活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宝藏也许真有,也许就一直埋在他们父亲的花园里,但流放者们没有在花园里找到它。他们仅仅找到了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已经结束,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
——马尔科姆·考利

contents

导读
版本说明
序言:迷惘的一代

第一章 空中楼阁
1.蓝色的朱尼亚塔
2.大城高中
3.文艺的学徒
4.美国学院,1916
5. 救护队

第二章 波希米亚区的战争
1. 漫长的休假
2. 格林威治村的思想
3. 青年社团
4. 法国轮船码头,1921
第三章 旅行支票
1.币值
2.相似的历史
3.《大西洋两岸评论》
4. 形式与内容
5. 家乡的传闻

第四章 巴黎朝圣
1.考卷
2. 圣徒传选读
3. 巴黎快车
第五章 达达之死
1.达达简史
2.墓前布道
3.个人记录
4.意味深长的姿态
第六章
1.法国轮船码头
2.有一只乳房的女人
3.曼哈顿旋律
第七章 岛屿时代
1.康涅狄格谷
2.查尔斯顿监狱
3.吵闹的小子
4.无路可逃
第八章 自杀的回想
1.留在梳妆台上的信
2.太阳之城
3.文字革命
4.适时而亡
尾声:除夕
附录:出生年份
编辑附录
附录 A:《流放者归来》1934 版尾声
附录 B: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 记
附录 C:文艺生活史表(1924—1949)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