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刺猬
豆瓣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
许纪霖
简介
☆广告语:
思想史家许纪霖教授倾力之作
首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经典再版
从晚清到当代,十篇深度文章,勾勒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历程及其社会角色的力作。它从思想史、社会史和心灵史的多维视角切入,以 “十论” 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脉络与发展轨迹。书中既有对知识分子定义、角色和社会责任的理论探讨;又深入分析了 20 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探讨他们在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还通过剖析 “帝都与魔都” 的城市知识分子差异、新媒体时代知识分子边缘化的现象等独特命题,展现知识分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界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思考。本书聚焦知识高度专业化、文化商业化等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与公共性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极具时代相关性,为中国知识分子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与思考维度。
本书初版荣获中国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图书奖,以其深刻的学术见解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典之作。新编版在原有基础上更新内容,融合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知识分子议题的新思考和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网红”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坐标何在?许纪霖教授以思想史家的深邃、公众知识分子的担当,勾勒出百余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从晚清士人的家国情怀,到五四启蒙者的呐喊;从共和国初期的理想主义,到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身份焦虑;再到当下网络时代的边缘化处境——知识分子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全书以“十论”架构,透过对鲁迅、王元化、史铁生三代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剖析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与社会责任;通过对 “帝都与魔都” 的城市知识分子差异、新媒体时代知识分子边缘化现象等问题的探讨,展现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调适。在文化快餐化、思想平面化的今天,《狐狸与刺猬:中国知识分子十论》的再版恰逢其时。它不仅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经典,更是一本面向公众、回应时代的思想读物。
contents
自序
01知识分子死亡了吗?
一 历史语境中的知识分子
二 知识分子的语用学定义
三 近二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四 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五 体制内部的公共知识分子
六 知识人与道德人
02公众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一 90 年代中国:专业和媒体知识分子的出现
二 90 年代前期知识界的讨论与重建公共性的努力
三 普遍知识分子的虚妄性
四 特殊知识分子是否可能?
五 一种从特殊到普遍的公共知识分子理想类型
03 20世纪中国的六代知识分子
04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社会
一 从“士绅社会”到“知识分子社会”
二 “知识分子社会”的公共网络:学校、社团与传媒
三 为何重建社会重心失败?
05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分化与迭代
一 从精神世界考察知识分子的“前与后”
二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三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三次世代更替
四 从晚清到民国知识分子的四次分化
06帝都与魔都:近代中国的城市知识分子
一 城市的“权力的文化网络”与资产阶级
二 知识分子与城市社会:一元化的上海与二元化的北京
三 镶嵌于城市“权力的文化网络”的上海知识精英
07新媒体的迭代更替与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08人生当如大象
09“我是十九世纪之子”
10另一种理想主义
附录 在刺猬与狐狸之间:我的知识分子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