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夏之年
豆瓣
1816,一部“冰封之年”的历史
The Year Without Summer: 1816 and the Volcano That Darkened the World and Changed History
[美国] 威廉·K·克林格曼 译者: 李矫 / 杨占
简介
1816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没有夏天。这一奇特现象缘于太平洋上一座火山的大爆发,它所产生的240立方公里的浓尘遍布大气层,导致几个月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天气模式的巨大变化。
在美国,无夏之年带来了食物短缺、宗教复兴以及从新英格兰到中西部的大迁徙。在欧洲,无夏之年带来了农业欠收、饥荒蔓延、饥民暴动,多条主要河流泛滥,以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受此灵感,拜伦写下了那首《黑暗》,描述了一个太阳熄灭的世界;玛丽·雪莱创作出《弗兰肯斯坦》,描绘了几乎天天下雨的日内瓦;特纳在那时开始创作著名的“日落系列”……
在亚洲,异常低温减少了季风雨,南亚次大陆持续干旱,印度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霍乱,并传到了莫斯科,最终在欧洲流行。而中国的“南涝北旱”亦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ontents
第一章 灾难来临 001
第二章 不祥之兆 013
第三章 冷锋侵袭 035
第四章 神旨 055
第五章 日复一日 073
第六章 消失的夏天 089
第七章 贫穷和苦难 111
第八章 面包的价格 125
第九章 收成 143
第十章 迁移 161
第十一章 解脱 177
后记 201
致谢 209
注释 211
参考文献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