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歷史

豆瓣
孔子大歷史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3447368
作者: 李硕
格式: 平装
出版社: 麥田出版公司
发行时间: 2020 -3
装订: 平装
价格: NTD480
页数: 584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聖壇下的真實人生與他的春秋壯遊

李硕   

简介

重現上古時代的質樸風華與孔子真實鮮活的一生
「聖人亦凡人所煉。」
孔子為何執著?又為何妥協?
卸除層層疊裹的禮儀外衣,撥開由弟子及後人覆加的金身神罩
去除儒家文化光環挹注的神性後,孔子如何在他的時代掙扎、失意又奮起
●進階版歷史普及讀物:可深入淺出看見孔子與其思想的不同面目,作者細緻幽默的平實筆觸,生動活潑;學術考據不亞於專業研究,還原最原始孔子的成長與人生轉型,一路追尋春秋普通士人的生活與社會運作。
●被製作的聖人成功學:看孔子在晚年離世後,因各種需求、社會因素被塑造出文化聖人,再至素王成聖入廟,一路被後世神化。
◆為什麼孔子身處的上古「貴族時代」比歐洲、日本結束得早?貴族寡頭制在春秋如何運作?世襲的世家政治有何頑固沉痾?
◆孔子並非只是迂腐、不通人情的書呆子,還有善於觀察、尋找機會、勇於冒險的特質。從十五歲停棺歸宗,翻轉身分;三十五歲為了信念投奔魯昭公都可以看出這一面。
◆《論語》經典名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與總結。
◆孔子為何以恢復周禮為生命職志?終其一生汲汲於求官,為得是建立秩序、維護階級制度與整頓社會,而非求取功名富貴。
細觀孔子一生,縱觀上古春秋:人物史與上古史的交會
本書依據文獻資料結合作者精采暢快的文筆,按照時序推演、有脈絡地描述孔子不同的人生階段,夾以塊狀式講述春秋政治、社會、禮儀習俗。
孔子在顏氏母系家庭中成長,歷經母親逝世停喪尋釁、認祖歸宗,逐漸打入貴族圈子,一步步做到大司寇行攝相事,他見證了春秋晚期各國內政外交的風雲變幻與奇聞軼事。孔子在遭遇政治失意後周遊列國,尋覓能發揮理想的國家,卻始終未能實現從政理想。但他的學說經後人的傳承與解釋,一路流傳直至當代,他也被弟子「製造」成至聖先師,到了戰國、漢代更開展出奇異傳說,學說被變造改異成為政權服務。
作者李碩去除被包裹得密實的聖人光環,以平視的角度還原孔子是一個普通人的成長歷程——
孔子如何得到貴族社會的入門券;探討陽虎與孔子的親戚關係、兩人為何相爭與內心較勁,體貌相似、親族相近的兩人是否有手足關係;如何透過教育協助族人謀生;為何孔子會說出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可能與他成長於母系背景有關係;「子見南子」這樁千古懸案,關乎孔子顏面的事件,其中的主配角究竟各自心境、手腕是怎麼盤算;貴族寡頭制在春秋的運作以及孔子的權力欲望等……
在此你將會看到一個人性化、走下神壇的孔子,他鮮活豐富、有亮面與陰影面的立體形象,再現孔子在上古時代寡頭世襲政治遊戲規則中沉浮的一生;並由此得以窺見上古春秋的禮儀制度、日常生活細節,重現少見的春秋歷史風雲與風華。

contents


導言
引子
第一章 野合而生到認祖歸宗(一—十五歲)
第二章 學著當貴族(十五—二十歲)
第三章 給豪門打工(二十—三十五歲)
第四章 親歷一場內戰(三十五歲)
第五章 齊國流亡生涯(三十五—四十歲)
第六章 來自陽虎的邀請(四十—五十歲)
第七章 孔子的基礎課程
第八章 孔子思想的起點:周文化
第九章 大司寇:為寡頭們工作(五十—五十三歲)
第十章 高官的生活(五十—五十六歲)
第十一章 與國君結盟的可能性(五十四—五十六歲)
第十二章 從頂峰墜落(五十六歲)
第十三章 衛國緋聞多(五十六—五十七歲)
第十四章 被追殺的喪家狗(五十七歲)
第十五章 悲情黃河(五十七—五十八歲)
第十六章 為楚國工作(五十九—六十三歲/第一篇)
第十七章 和陽虎越來越遠(五十九—六十三歲/第二篇)
第十八章 年輕人的戰爭(六十三—六十八歲)
第十九章 在三桓的魯國(六十八—七十歲)
第二十章 葬禮中的暮年(七十—七十三歲)
第二十一章 著述六經
第二十二章 子貢造神成與敗周滅商與華夏新生
春秋晚期及孔子生平大事編年
後記
台北麥田版後記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