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稿钞本丛刊
豆瓣
[清]纪昀 等纂
简介
作爲編纂《四庫全書》最重要的“副産品”之一,《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堪稱我國古代目録學的集大成之作。自乾隆三十八年四庫開館分纂官開始撰寫提要稿,到乾隆六十年浙本、殿本《總目》先後刊行,二十多年間四庫提要始終處於一個動態的纂修過程之中。據《纂修四庫全書檔案》記載,《總目》至少曾於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參第一七一檔)、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參第七五七至七六〇檔)、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參第八九六、八九七檔)三次進呈御覽。又於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奏請趕繕四份分陳北四閣(參第八九七檔),至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抄成第一份(參第九六二檔)。《總目》編纂的過程脉絡依稀可尋。理論上,編纂的每一階段《總目》都應存在相對應的稿抄本,但留存至今者并不多見,這也是導致人們無法認清《總目》編纂具體過程的重要原因。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歷次全國性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爲契機,庋藏各館的稿抄本《總目》得以發掘現世。就目前所知,上海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二十四册一百二十二卷;天津圖書館藏有殘稿本六十册七十卷(未計卷首)、文溯閣殘抄本八十八册一百三十八卷(未計卷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殘稿本四十八册六十四卷、文溯閣殘抄本一册二卷;遼寧省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一册一卷、文溯閣殘抄本八册十六卷;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殘稿本六册十六卷;臺灣圖書館藏有《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四十八册不分卷、殘稿本一册五卷;浙江圖書館藏有文瀾閣殘抄本十五册二十七卷;南京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三册三卷。
近年來,“四庫學”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在《總目》稿抄本研究、《總目》編纂史研究等多個方面湧現出一批極有價值的成果。值得肯定的是,天津圖書館藏殘稿本、臺灣圖書館藏《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浙江圖書館藏文瀾閣殘抄本等珍貴文獻的公開出版,在其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鑒於此,我們彙輯了上海圖書館藏殘稿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殘稿本及文溯閣殘抄本、遼寧省圖書館藏殘稿本及文溯閣殘抄本、南京圖書館藏殘稿本等四家圖書館的六部稿抄本,編爲《四庫全書總目稿鈔本叢刊》,分作二十册,影印出版。
contents
第一册 前言、目録、解題、索引
第二册 上海圖書館稿本(經部、史部)
第三册 上海圖書館稿本(史部、子部)
第四册 上海圖書館稿本(子部)
第五册 上海圖書館稿本(子部、集部)
第六册 上海圖書館稿本(集部)
第七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經部)
第八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經部)
第九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經部、史部)
第十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史部)
第十一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史部)
第十二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史部、子部)
第十三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子部、集部)
第十四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集部)
第十五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集部)
第十六册 國家圖書館稿本(集部)、文溯閣鈔本(子部)
第十七册 遼寧省圖書館稿本(子部)、文溯閣鈔本(子部)
第十八册 遼寧省圖書館文溯閣鈔本(子部)
第十九册 遼寧省圖書館文溯閣鈔本(子部)
第二十册 南京圖書館稿本(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