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存在论
豆瓣
追寻存在的平凡本意
张盾
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存在”问题的哲学专著,作者张盾教授毕生都在研究第三人称存在论。它是一种原创性的完整而宏伟的形而上学。全书划分为“论域”、“范本”、“方法”三部分。全书的目标是:抵制西方形而上学对存在的第一人称主观性解释,即把一切存在都还原为以“我知道”为标准、并向“我思主体”显现的存在现象,开创一种以“它存在”这种存在本身的实际性内容作为问题的中国式的新存在论。
全书的内容相当于讲了一个存在者如何依循第三人称存在之道自己去存在的形而上学故事:他历尽艰辛走出西方第一人称主体笼罩下的存在论理论重围,亲身穿行于真实的事物世界、人世间世界和观念世界之间,又亲历从中国古代“礼式生活”到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各种历史性境域,最后终于证明了人的存在不是他向着主体显现出来的那些亦真亦幻的现象、意义和形式,而是由他自己亲自去建构、去经历的实际性内容。此种存在的本意就是“在时间中重复自身的内容”,即平凡。
contents
目 录
序——赵汀阳
前 言
卷一 第三人称存在论的论域
第一章 一般原理
一、重新窥测存在的本意
二、作为“世界”的存在者间性
三、存在就是重复自身的内容
四、第一人称存在论的要义
五、第三人称存在论的准则
第二章 问题结构
一、存在的“天之道”与“人之道”
二、领悟和诠释把存在变成“意义”
三、领悟和诠释如何进入真正的存在?
四、我们存在的第一人称维度
五、我们存在的第三人称维度
六、让存在论走出“意义”世界
第三章 事物
一、事物如何作为存在者自己去存在?
二、事物存在诸原理的系统讨论
三、携事物原理踏上追寻存在本意之途
卷二 第三人称存在论的范本
第一部分 构成分析的世界论
引 论
第四章 及于事物与诠构
一、在存在论上,人与事物如何相关?
二、“名实之辨”的存在论解说
三、什么是“诠构”?
四、空间性是事物的存在消息
五、存在者间的平等与价值理论批判
六、在“使-然”机制中绽露自身的“自-然”法度
第五章 人世间存在作为第三人称的问题
一、在人世间存在,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为自己活”与“为别人活”
三、“需要自己做”与“做给别人看”
四、福与劫
第六章 及于自身与拟构
一、存在之领悟作为“拟构”
二、观念之存在作为“拟存在者的拟存在”
三、语言之存在作为“语言事实”
四、真理是什么?
五、对本章问题的统一解决
第七章 互及之本——到场齐全
一、人如何栖居于存在者间的世界?
二、到场
三、整全
四、匮乏
五、餍足
六、无所及与空无
第二部分 构成分析的个体论
引 论
第八章 人的存在历事的问题:可再性
一、生活作为人的存在历事的区间
二、基于生活与历史,区分历事的古典型式与现代型式
第九章 历事的古典型式:周礼
一、为什么选择周礼作为存在问题的古典范本?
二、历事的原始性问题
三、原始历事的特质:拟自己存在
四、续论:众人拟自己存在
五、续论:众人拟使自己存在
六、可再性原理与原始历事
第十章 历事的现代型式:日常性
一、从日常生活到日常存在
二、日常存在是一种无形式的纯然内容
三、能够在日常存在中看到存在内容的自身重复吗?
四、日常存在的“可再性原理”
五、在日常性中确证存在的“自-然”本意
第十一章 历事之本——平凡
一、存在的平凡性
二、时间性是平凡的存在论根据
三、平凡作为“历事之本”
四、平凡与死
五、平凡原理与现代文化批判
卷三 第三人称存在论的方法
第十二章 从思想批判到存在批判
一、思想问题与存在问题
二、原理的思想有效性与存在有效性
三、存在内容的实际性是一切存在原理的最高理想
四、意义理论作为思想批判
五、构成分析作为存在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