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衰頹

豆瓣
文化的衰頹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5623500
作者: 雅克.巴森(Jacques Barzun) / 亞瑟.克里斯托(Arthur Krystal)編
译者: 陳榮彬
出版社: 橡實文化
发行时间: 2016 -5
装订: 平装
价格: NTD 350
页数: 272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史學大師巴森的12堂課

雅克.巴森(Jacques Barzun) / 亞瑟.克里斯托(Arthur Krystal)編    译者: 陳榮彬

简介

回顧過去500年「偉大卓絕的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失敗」,
我們可以用它來創造一個新的現在。──雅克.巴森
文化在衰微,也在興起
文化既是個人的涵養,也是公眾的資產。
文化就像細胞,在多方吸納、兼容並蓄下必然會產生質變,
這正是文化最可敬也最可怕的一個特質!
從黎明到衰頹,雅克.巴森談的不只是文化的起落,
還有道德、教育、藝術、信心危機、公共倫常等等令人憂心的走向。
幸運的是,在看似黑暗的盡頭,總有微光閃爍。
在奔洩而下的文化洪流中,我們需要一條攀援繩
雅克.巴森,美國一代文化史學大家,學問博大精深,尤其專精教育、文化、歷史,見解獨到而發人深省,九十三歲出版的《從黎明到衰頹》一書更被讚譽為曠世經典,追溯西方文化發展長河中各個階段的崛起與衰落,字字平實懇切,沒有聳動的預見,唯有遠見者的憂心,沒有吶喊疾呼的激情,卻能細水長流地熨貼人心,帶領讀者在翻越歷史一波波的循環發展中,堅信下一次的文化復興終將到來。
本書是雅克.巴森八○年代探討當代文化所寫的散文集,所談「高雅而枯燥的文化」、「批評家的價值何在?」、「藝術過剩的問題」、「單一歷史原因的謬誤」、「人文學科該退場了」等問題,篇篇含金量高,如今讀來仍是切中流弊,值得反覆再三品味。
是文化?還是偽文化?
當文化活動越來越多,讓我們來不及參與就一閃而逝;當我們有感而發地嘆驚一切東西越來越表象,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又迎來一波新潮流;當全世界都在興奮地喊著文化大融合,慢慢模糊無形的文化國界時,是否同時也在慢慢抽走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曾經所踩踏、自以為堅實的那層基石已經鬆動了?
把文化詮釋的大權拱手交給專家以後,我們靠各路「小而美」的專家告訴我們生活要怎麼過,藝術要怎麼看,哪些書值得讀,哪些電影不可錯過,哪些活動一定要參加……這些形似、一窩蜂的時代症狀蔓延得讓人驚心,使得各個文化越來越相似,僵化的統一觀點也阻礙了文化的流動。更教人憂心的是,過往被視為個人基本學養或稱通識教育的人文、歷史,也慢慢成了只是關在校園、學術圈等象牙塔被某些「專家」豢養的專業,越來越精細越碎裂化的科系更助長了這種趨勢。
我們要問的是,當美好的事物成了專業,賣弄術語成了謀生之道,成了某種光環,成了可以行銷的商品,不再只是因為它們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理智與內心時,還能稱之為文化嗎?
巴森說過,文化的本質是闡釋,而闡釋少不了對話與交流。換句話說,文化貴在流通,而當我們開始人云亦云,無法獨立思考與進行邏輯性的意見交流時,文化就會停滯不動,甚至崩壞。然而,巴森這位自稱「快樂的悲觀主義者」的人文學家,透過本書告訴我們:只要人類存在,就會有一股足以實現文明與其所有成就的潛力存在。無論現在或任何時刻,重建文化就是我們天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衰頹中重建,在貧瘠中新生,在微火中重見光明,才是本書的中心思想。文化也有生命周期,有高低潮、會生病會衰弱,也會逐漸步上死亡,但文化總能在荒蕪中再次抽芽生長,需要靠我們的自覺來灌溉它茁壯、進而開花結果。

contents

作者序
【第一章】 高雅而枯燥的文化
【第二章】 藝術贊助的問題是無解的
【第三章】 查閱!核對!
【第四章】 如今歷史何在?
【第五章】 批評家的價值何在?
【第六章】 重新思考時間與空間
【第七章】 相對主義的怪物
【第八章】 人文學科該退場了
【第九章】 藝術過剩的問題
【第十章】 單一歷史原因的謬誤
【第十一章】 不容語言持續敗壞
【第十二章】 展望二十一世紀
後記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