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中國史 4

豆瓣
不一樣的中國史 4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573287889
作者: 楊照
出版社: 遠流
发行时间: 2020 -5
丛书: 不一樣的中國史
装订: 平装
价格: NTD 380.00
页数: 328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西漢

楊照   

简介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本冊簡介】
漢初的朝政主流是「無為」,擺脫封建糾纏,對治過度動員,同時嚴苛的秦律仍在。直到武帝朝,漢代才變身為嚴密運作、權力束攏的大帝國。設中朝、養酷吏、迷封禪、頒輪臺詔……,盡顯武帝的豪邁與哀愁。
西漢盛世的特點,就是昂揚、誇耀的時代氣氛,一種挑戰極限、對外擴張的浪漫精神。漢賦的華美誇張堪為代表,那是文字上的巨大奇觀,同時透露什麼樣的帝國矛盾?漢朝與匈奴的對峙征伐中,司馬遷為何將李廣視為最重要的「人物」?《史記》裡,司馬遷通書以「太史公」自稱,又是何其動魄的、以歷史來彰顯深刻人間道理的使命!
回到思想現場,西漢最特殊之處就是對經書的強烈信仰。今文經的開放現實、古文經的返本主義,讖的曖昧預言、緯的自由荒謬;儒家也變成被百家滲透的複合體,董仲舒援引陰陽五行,創造「天人感應」新意識形態,利用「天」約束皇帝,也讓孔子變成活生生的怪物?
什麼是帝國的宿命?當皇帝愈來愈孤獨,身邊注定圍繞著精神扭曲的人,加上朝廷的聚斂機制、民間的土地兼併,中央集權產生的因果連動,終讓西漢成為第一個被這種宿命結構搞垮的王朝。
【突破看點】
◆重新認識《史記》,尋索「太史公」三字深意
◆重新認識「漢賦」,想像力的特技表演
◆重新認識《鹽鐵論》,政治鬥爭的現場傳真
◆重新認識王莽,偽詐下的真實復古決心

contents

序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前言 「重新認識」中國歷史

第一講 由秦到漢的變與不變
01對於歷史不同立場的警覺性
02從潛意識、私領域看歷史真相
03微型的、底層的、日常的歷史眼光
04孔府檔案、筆記小說,歷史的大寶庫
05諸侯列國推舉出來的皇帝
06收拾諸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07翦除異姓:皇帝無情,皇后更狠心
08削減王權:鞏固一家一姓獨享的帝國
09與民休息:集體心理期待的投射
10無為:保留秦制,減法式作為
11「秦之所以亡」的小心反思

第二講 西漢前期的統治動向
01既鬆也緊,漢初社會的兩面性
02「漢興七十年」的帝國秩序
03黃老退潮,新舊世代的思想衝突
04從「無為」到「有為」的轉向
05封禪、符瑞,雜糅方士陰陽思想的儒家
06律令科比,披著儒家羊皮的法家
07丞相難當,中朝凌駕於外朝之上
08皇帝的好惡成為終極的權衡
09淮南「厲」王,冤案一樁
10兩代淮南王下場,郡國並行制變調
11從「禽獸行」到「酎金案」
12刺史、酷吏,強勢管束失序的地方勢力

第三講 武帝的作為與匈奴的崛起
01博士制:從五經博士到博士弟子員
02察舉、徵召,向中央集中的人才選拔
03集體歇斯底里的兩次巫蠱案
04巫蠱案的思想背景:「感應」世界觀
05淮南王被整肅,也緣於「天人感應」
06孤獨的皇帝,絕對權力的矛盾
07游牧民族的連環遷徙與騎射戰力
08匈奴:中亞草原僅見的龐然怪物
09和親:重幣酬賄的背後誘因
10冒頓單于大吃呂后豆腐
11匈奴變本加厲的文攻武嚇

第四講 悲劇飛將軍李廣
01得以封萬戶侯的武勇多能
02敵前下馬解鞍的大膽戰術
03散漫又靈活的治軍風格
04馬邑之誘和武帝朝的首次遠征
05漢之飛將軍的真性情
06為自己而戰,不做皇帝的附屬品
07李廣難封,直率人才出不了頭
08老將軍的最後一役,憾於迷途
09「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10〈李將軍列傳〉的特殊意義

第五講 太史公和他的史學理想
01何來「太史公」?
02第一位太史公的六家立論
03司馬談的遺憾,病榻前的子承父志
04歷史與文化角色的「太史公」
05為什麼要「繼《春秋》」?
06不得已的隱晦表志
07太史公的信念:建立歷史的目的性
08太史公的心跡:〈報任安書〉
09接受比死更痛苦的屈辱苟活
10超越現實、超越當下時代的夢想

第六講 《史記》、漢賦的昂揚文字精神
01究天人之際:彰顯「人」的行為法則
02發明紀傳體,實踐「成一家之言」
03〈封禪書〉:漢武酷似秦皇的迷信荒唐
04《史記》精神:超越現實好惡的更高標準
05賦:誇耀的時代氣氛,漢代的文學主流
06荀子〈禮賦〉:從詩歌手法到獨立文體
07賈誼〈鵩鳥賦〉:鵩鳥為幌,論道為實
08枚乘〈七發〉:感官奇觀創造文字奇觀
09漫天罩地的誘惑,華麗鋪張的詞藻
10誇張示範語言文辭的神祕力量

第七講 虛矯的漢賦,後悔的漢武
01司馬相如的想像吹牛本事
02為「新世界命名」的精神需求
03景物、想像、文字描述的三重極限
04躍動不安狀態下的炫耀文本
05辭與賦的差異,在於基本情調
06總結在道德教訓上的虛偽與矛盾
07輪臺之詔:武帝晚年的懺悔
08霍光輔政,「輪臺之詔」的守護者
09六十位賢良文學圍剿桑弘羊
10《鹽鐵論》:政治鬥爭的現場傳真
11霍光路線的兩次政變危機

第八講 今古文經之爭與董仲舒
01《鹽鐵論》之爭背後的儒、法角力
02從養士到博士,國家的人才智庫
03向博士學習「小學」和律令
04博士弟子員,重要的仕途管道
05今文經學:開放的文本,現實的精神
06古文經學:還原經書產生時代的原意
07王莽篡漢,食古不化對古為今用的反動
08傳承公羊派,以《春秋》斷獄的董仲舒
09「西狩獲麟」,孔子承受天命的解讀
10災異推五行,將儒家巧妙地陰陽家化
11自然的陽上陰下,施政的德上刑下
12天人感應說,另一種相對主義的亂源

第九講 讖緯文化與貨幣經濟
01從真理語言的詮釋者到控制者
02緯:解經之人的自由創造、胡說八道
03讖緯中被誇大神性、不像人的孔子
04天人感應:利用「天」給皇帝壓力
05方士→讖緯→道教的一脈相承
06貨幣的神奇功能:價值的中介和儲存
07統一的貨幣,帝國的樞紐與利器
08農人賣地、商人買地的貨幣肇因
09土地兼併→佃奴日增→豪強坐大
10不重視農民的重農政策

第十講 帝國的宿命,王莽的新途
01親親不親,血統生殖權的空前重視
02皇帝身邊一群精神扭曲的「非人」
03「亂我漢家者,太子也。」
04中央集權的因果連動,帝國政治的宿命結構
05小心看待「僭越者」王莽
06身分是外戚,行事風格是儒者
07分霑經學與孔子權威的形象之路
08古文經學為王莽指引的政權之路
09拒受賜田,得到人民近乎瘋狂的支持
10從「再受命說」到「新受命說」
11全面的復古改革,荒唐的二十八種貨幣
12活在原理的幻想中而不顧現實做法
13成也復古,敗也復古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