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駁殼槍的傳教者

豆瓣
持駁殼槍的傳教者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6653186
作者: 陳佑慎
出版社: 時英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9 -2
价格: NT.300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

陳佑慎   

简介

1924年,中國國民黨進行改組,未幾,即依「以黨領軍」、「重視政治訓練」等理念,創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黨化軍隊。其特別表徵,是出現一群「右手持槍,左手持三民主義」的軍隊政工人員。他們還試圖效仿「宗教之傳道師」,又向士兵或百姓散發圖畫文字、編製詩歌戲曲,進行各式宣傳。
可以說,這一場革命運動,上承五四新文化運動,下塑數十年來海峽兩岸的政治文化格局。它匯集了國民黨文武黨員、共產黨跨黨黨員、蘇俄顧問、以及無數男女老幼,交織一段層面既廣,亦有複雜恩怨的互動過程。本書便藉由北伐戰爭初期(1926-1927),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著名左派人物鄧演達(1895-1931)為經緯,重探這段影響深遠的動人歷史篇章。

contents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革命的存亡問題
一、利用軍隊,反被軍隊利用
二、槍桿子出政權的年代
三、從粵軍軍官到黃埔教官
(一)成為粵軍軍官
(二)身為黃埔教官
(三)一度辭職去國
第二章 穿軍服的革命者
一、「主義兵」隊伍的創設
(一)黃埔軍校教導團
(二)東征戰役的政治工作
(三)政工制度的隱憂
二、參預總政治部建立
(一)北伐前夕的軍制改革
(二)接掌總政治部
(三)總政治部擴權的根源
三、從廣州出師到底定武漢
(一)政工隊伍的擴充
(二)北伐軍重視宣傳
(三)總政治部成為武漢重心
第三章 在革命高潮下的武漢
一、戰時體制下的政治工作
(一)戰爭機器與宣傳網路
(二)動員民眾與民眾運動
(三)總政治部成了太上政府
二、革命的政治文化
(一)工農兵聯合起來
(二)新藝術的誕生
(三)革命時期的幼稚病
三、在「以軍治黨」的質疑聲中
(一)黨權與軍權的爭議
(二)總政治部作為左派核心
(三)儀式與政治
第四章 淪為「姨太太」的政治工作
一、寧漢黨潮下的總政治部
(一)與蔣介石決裂
(二)總政治部再改組
(三)寧漢的政治角力
二、北伐戰爭在河南
(一)戰區農運計畫
(二)京漢鐵路宣傳列車
(三)政治工作由盛轉衰
三、總政治部的瓦解
(一)武漢派向右轉
(二)南昌暴動,國共分家
(三)政治工作的式微
結論
參考文獻
圖表1: 黃埔軍校初期的政工體系(1925)
圖表2: 黃埔軍校教導團政工組織表
圖表3: 陸軍軍官學校政治部製士兵個人調查表
圖表4: 東征軍總指揮部各級政工組織系統表
圖表5: 國民革命軍初期政工人事表(1925-1926)
圖表6: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組織系統表(1926)
圖表7: 國民革命軍軍∕師政治部組織系統表(1926-1927)
圖表8: 國民革命歌詞譜
圖表9: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組織系統表(1926年底)
圖表10:北伐戰時體制下的宣傳網路(1926-1927)
圖表11:工農兵大聯合歌詞譜
圖表12: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官佐士兵識字調查統計表
圖表13: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官佐士兵識字教育運動組織系統表(1926)
圖表14:武漢各界紀念五一勞?節大會各團體宣傳地段分配表
圖表15:中央農運宣傳週宣傳隊組織表
圖表16: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組織人事一覽表(1927.04-06)
圖表17: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殘存幹部一覽表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