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地圖2
豆瓣 
      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
康雅筑
简介
臺灣藝術家深入秘魯.找尋纖維藝術的起源
古印加文明 × 染織工藝 × 南美洲旅行
當我們提到南美洲的「秘魯」,你想到的是什麼?
或許是印加文明和木乃伊、與外星傳說有關的巨石遺跡,也可能是安地斯山的毛料織物,以及鮮艷的高帽與圓蓬裙
秘魯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安地斯山區的植物種類相當多元,不僅可作為天然染材,也有助於綿羊、駱馬與羊駝生長,使當地手作紡織業十分興盛。不同於《織物地圖》第一集廣泛記載八個國家的染織文化,作者此次專注於秘魯,她深入安地斯山區探訪古印加文明,接著在科卡峽谷目睹野生的黃金小羊駝,並在的的喀喀湖區見識了手織技藝以及用蘆葦莖稈蓋成的浮島,最後到亞馬遜河流域體驗截然不同的熱帶雨林風貌
世界各地的傳統工藝大多取材於自然,因此不同文化之間也常有相似的元素與符號。秘魯的乾燥氣候保存了超過千年的古文明,使印染紡織技術得以流傳至今,於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保存完善的古老織物,一窺紡織工藝的歷史,找尋纖維藝術的源頭。
contents
作者序──從古老的織物故事開始
西南沿海區域
利馬Lima──既傳統又現代的首都
納茲卡Nazca──古文明與地下墓穴
安地斯山脈中部與支脈
萬卡約Huancayo──露天市集與織布村
阿亞庫喬Ayacucho──取材自然的刺繡
瓦拉斯Huaraz──高山婦女的彩色布巾
印加文明腹地
庫斯科Cuzco──古印加文明與當代織物藝術
皮薩克Písac──高山河谷中的小鎮
歐蘭泰坦博Ollantaytambo──公平貿易組織與織布人家
琴伽羅Chinchero──植物染色的傳統織帶
安地斯山峽谷
阿雷基帕Arequipa──白色城市中的羊駝展示館
科卡峽谷Cañón del Colca──安地斯山黃金小羊駝
的的喀喀湖周邊
普諾Puno──盛大的二月聖燭節
烏羅斯島Isla de Uros──蘆葦莖稈蓋成的島嶼
塔奎利島Isla de Taquile──凱楚阿手織技藝
印卡諾達威Inkanutawi──秘魯與玻利維亞邊界小鎮
太陽島Isla de Sol──科帕卡瓦納旁的神聖之地
拉巴斯La Paz──探訪玻利維亞的首都
亞馬遜河流域與北部沙漠
普卡爾帕Pucallpa──亞馬遜河流域的原住民族
杜魯希略Trujillo──北部沙漠中的古文明
奇克拉約Chiclayo──貓頭鷹守護的靈地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