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辶日]迌

豆瓣
[辶日]迌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7691392
作者: 李永平
出版社: 麥田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3 -8
丛书: 麥田出版·想像台灣
装订: 平装
价格: NT$380
页数: 413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李永平自選集

李永平   

简介

本書為著名/重量級小說家、翻譯家、學者--李永平的第一本「自選集」,從他二十世紀的作品中挑選出重要的、精采有趣的或個人偏愛的小說篇章;從最早期的《拉子婦》,到晚近出版的《雨雪霏霏》,回顧兼反省,將過去三十年的寫作經驗和心路歷程,尤其是小說文字風格的演變,梳理一番,完整地、一次地呈現在華文世界的讀者眼前。
在台灣現代小說的傳統裡,李永平其人其文都是相當特殊的例子。李永平生長於東馬婆羅洲,一九六七年負笈來台,就讀台大外文系。一九七二年,他憑短篇小說〈拉子婦〉贏得注意,從此創作不輟。一九八六年,他推出《吉陵春秋》,以精緻的文字操作,複雜的原鄉想像,引起極大回響。但李永平真正成為一種現象是在九十年代。在一片後殖民、後現代的論述風潮中,李永平大可以成為正面或反面教材,好好被解讀一番。在李永平的小說中,女性的成長、墮落、與死亡往往是他的作品必須一再面對的後果。他的中國原鄉、中國母親、中國文字形成了他的世界裡的三位一體。三者之間的互為代換指涉,既坐實了李的文學意識形態,也生出無限空虛悵惘。原因無他,他的書寫位置本身--漂流的,邊緣的,「沒有母語的」--已經預設了種種的不可能。環顧當代台灣文學,還看不出有多少作家顯現如此的龐大的野心與矛盾。因為台灣,他的文字事業得以開展;也因為台灣,他的原鄉--不論是神州還是婆羅洲--才有意義可言。但他的台灣書寫不必只是一般人念玆在玆的本土寫實。恰恰相反,台灣的重要在於提供一個(政治的,欲望的,文本的)轉喻空間,輻輳折射,使作家得以啟動種種有情關照。先不論李永平作品的野心,這年頭視文學為聖寵,把鐵飯碗都能扔了的作者,可真是不多見。為了創作,九十年代的李永平是漂泊的。在台北古晉婆羅洲南洋東海中國世界裡,浪子少年心,紅塵來去,李永平深陷追逐原鄉神話與異鄉曖昧記憶中,他的小說在人性幽暗心靈尋找生命的罪與罰之救贖。

contents

编辑前言 陈芳明 王德威 7
序 原乡想像,浪子文学 王德威 11
自序 文字因缘——《𨑨迌》 李永平 27
第一辑 想我远方的娘亲 49
拉子妇 51
围城的母亲 63
黑鸦与太阳 85
第二辑 长笙之死 103
万福巷里 105
日头雨 135
第三辑 见山非山 155
一炉春火 157
第四辑 永恒的朱鴒 273
七蓬飞颺的发丝 275
第五辑 那一轮火红的婆罗洲落日 357
望乡 359
李永平——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 陈琼如 399
李永平小说评论/访谈索引胡金伦·高嘉谦辑 407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