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精神
豆瓣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
[加]贝淡宁 / [以]艾维纳 译者: 吴万维
简介
内容简介
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球,人类正在经历高度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落脚城市,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城市不仅要成为人们的生存空间,更要担负起安顿人们心灵的重任。当我们脱离乡土,如何在都市丛林中寻找归属感?如何在城市中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
两位哲学家用街头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纽约,不仅描绘了每个城市丰富多彩的历史,还从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记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等多种素材中撷取资料论证其观点,论述了每个城市的精神是如何体现在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的,阐明了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自豪感是如何抗衡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倾向和遏制民族主义泛滥的主题。
编辑推荐
城市,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人类追求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如今,更多的人为了寻找更美好的生活, 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在城市落脚。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独特的历史和地域,以及其居民所表达出的独特习性和价值观,形成了各自的精神。比如,北京,代表着中国肃穆和正统的文化和政治;巴黎,弥漫着高贵优雅的时尚风格和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纽约,自由女神象征的新天地和美国梦承载的野心勃勃……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我们是如何被这座城市吸引而来的?落脚的城市是否是心灵真正的家园?我们心底所骄傲的,有没有被这个城市表达出来?我们有没有被这座城市所接纳和呵护?……这或许是每个怀揣梦想和希望的异乡人一直在追问的问题。
在《城市的精神 :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中,有“中国最受欢迎的外国学者”之称的著名学者贝淡宁和艾维纳用街头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纽约,他们希望用轻松的方式和严谨的哲学、社会学思维帮助当代人在城市中寻求更美好的生活。
《城市的精神 :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在出版当年便受到了广泛关注,荣获了“2012年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编者希望本书能给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发展快速期的中国城市及其参与者有更多的启示,让我们的城市更具包容、开放性,给生活其中的人以尊严和好的生活,希望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善意和温暖,为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媒体/名人评论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气质
真正的城市精神,一定是自治、自由与自我的。它不是宏大叙事的行政精神,而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精神。
——著名作家 宋石男
虽然城市是通过建筑和物质外观区分开来的,但贝淡宁和艾维纳提出了令人瞩目的观点,即世界众多大城市及其居民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习性和价值观。《城市的精神》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范围广泛、魅力无穷的个人旅行。
—— 威托德• 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临时性的大都市:城市观点》作者
在肤浅的排行榜和商业调查泛滥的领域,《城市的精神》代表了美学对商业的胜利。通过在九大城市散步和生活,贝淡宁和艾维纳解开了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城市的奥秘。这种令人羡慕的崭新方式比任何理论都更能说明问题。
——帕拉格•康纳(Parag Khanna)《如何转动世界:全球未来的复兴之路》作者
本书的风格是迷人的对话体甚至自传体,这与当今流行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相去甚远。对于热爱城市的人来说,甚至包括不喜欢城市的人,《城市的精神》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森•格拉泽(Nathan Glazer)《从事业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遭遇美国城市》作者
contents
耶路撒冷(宗教之城)
当年轻人大量离开耶路撒冷时,令人不禁担忧这里纳税人群体太小,无法满足城市需要。我的一个学生说:“崇拜上帝很好,但我们也需要公民。”实际上,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在没有公民的情况下,公民精神可能存在吗?
蒙特利尔(语言之城)
用什么语言给蒙特利尔移民的孩子授课是引起社会冲突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移民都把孩子送到英语学校,这可以增加经济机会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做法引起说法语的蒙特利尔人的不满,他们正在为自己语言社区的成员争取平等的经济前景。
新加坡(建国之城)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放松了对公民社会的控制。或许政府最终承认充满活力的结社生活是爱国主义的真正秘密。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充当中介的协会对爱国主义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打破了社会孤立,允许人们合作,发现了本来可能被忽略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香港(回归之城)
不是香港人不关心穷人,他们只是不相信国家福利总是或常常能保护他们的利益。过多的国家福利破坏经济发展。其实也存在其他方法保护有需要的人的利益,如利用(但不会破坏)普遍认同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在这个意义上,香港自回归中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加深或许与香港人的主流精神一致。
北京(政治之城)
北京人有强烈的公民意识,这个城市充满了国家的象征。所以对城市感到自豪也意味着对国家感到自豪,批评这个城市也意味着批评这个国家。无论如何,在北京发生的事具有更大的意义。
牛津(学术之城)
不守常规或学界人士常说的“盒子之外的思考”,是学习和研究中创造力的基础。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一年多之后才理解,不守常规不仅得到大学而且得到城市的鼓励。五一节的庆祝活动既有传统的莫里斯舞蹈者;也有几十个居民和学生组成的群体,早上5点在附近学院高塔传来唱诗班的歌声时,跳入查尔斯河冰冷的水中游泳。
柏林(宽容之城)
实际上,在访问柏林和研究其历史的时候,你可能对一个特别的问题感到困扰。有时候,它是欧洲最宽容的城市,但它常常又堕落为最不宽容的中心。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城市在态度上如此极端摇摆呢?
巴黎(浪漫之城)
浪漫主义有两种。我们已经讨论了好莱坞版本的浪漫:来到巴黎爱上它。这是我们采访的巴黎人拒绝的那种浪漫主义。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我们称之为“非巴氏消毒”的浪漫主义,这更接近他们的精神。
纽约(抱负之城)
公民精神的最完美体现就是在危机时刻。出售“我爱纽约”口号的努力或许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城市品牌塑造活动。但它的成功建立在人们对这个城市及其生活方式真诚的爱的基础上。纽约风格的公民精神限制了对个人抱负的追求,如果没有了共同体意识,纽约早就被另外一个世界之都超越了。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