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由到壟斷(全2書)

豆瓣
從自由到壟斷(全2書)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573269205
作者: 朱嘉明
出版社: 遠流出版
发行时间: 2012 -1
装订: 平装
价格: NT 960
页数: 478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

朱嘉明   

简介

凱恩斯在《貨幣論》裡頭有一句話:「如果以貨幣為主線,重新撰寫經濟史,那將是相當激動人心的。」這部《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兩千年》就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對中國歷史的一番梳理和解讀。
在這部耗時十年完成的著作,朱嘉明不僅思考當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後,人民幣如何從沒有「含金量」、同時也不具備一般貨幣功能的通貨,走向市場經濟、進而發生通貨膨漲的過程,他更從歷史的脈絡,去看待貨幣在中國過去兩千年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有了許多新的見解。
秦始皇滅六國,中國從此走入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但其中當時的統治技術還不足以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因而貨幣經濟這一塊,向來是歷朝歷代鞭長莫及的,也因此,中國的貨幣經濟向來表現出濃厚的自由經濟色彩。而秦朝本身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統一幣制,造成通貨緊縮,「錢貴物賤」。
中國向來是以政治力量的強弱來評判一個朝代的表現。所以像南宋,一般認為是不及格的朝代,但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南宋,由於南宋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所積累的財富足以支撐與蒙古長達三十年的軍事對抗,甚至,在蒙古滅宋之後,宋朝的貴金屬財富成為蒙古維持一個橫跨歐亞帝國的資本。
像這樣不同於一般看待歷史的見解,在書中處處都是。而這本書就現實層面最重要的關注在於: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所做的法幣改革以失敗告終,且為人民幣登場鋪了路。在作者眼中,人民幣是法幣的一種延續,而其基本想法都與凱因斯的貨幣思想相關。
目前的人民幣是一種「雙重」壟斷的貨幣,國家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和對支持人民幣的物資資源的壟斷。人民幣成了完全依賴於政府和國家信用的紙幣。在人民幣制度下,中國人民財富的形態只有人民幣,而人民幣為國家壟斷,國家透過人民幣供給數量和物價的不斷變動,實現國民財富的重分配。
在這樣的情形下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否取代美元,以及如何控制通貨膨脹,都存在許多變數,本書在這部份,恰可提出多角度的觀照。

contents

●目錄
第四章 中斷:計劃經濟和國民財富的「去」貨幣化」(一九四九─一九七八)
「去」貨幣化和國民財富萎縮
公有制:去貨幣化的歷史前提
剝奪民間金融財富
計劃經濟:即實物經濟和非貨幣經濟
「國家化」的人民幣
計劃經濟制度下的銀行和金融
計劃價格和「抑制型」通貨膨脹
所謂限制「資產階級法權」
第五章 重建:貨幣化、 現代貨幣金融結構和價格革命
制度轉型和回歸重建貨幣經濟
回歸和重建貨幣經濟
貨幣收入,儲蓄和利率
資本,資本構成和投資
制度轉型,價格革命和通貨膨脹
「超額貨幣」 和「虛擬經濟」和「虛擬經濟」
中國貨幣政策
一九八八年「價格闖關」
第六章 接軌:中國貨幣經濟納入世界貨幣金融體系
匯率制度的演變
人民幣匯率:自覺貶值到被迫升值階段的比較
外匯儲備和貨幣供給
中國高額美元儲備,「美元悖論」和美元債券
開放金融市場
人民幣國際化
黃金、石油和人民幣
結語 中國貨幣經濟的未來
後記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