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豆瓣
[日] 井上圆了 译者: 蔡元培
简介
最初以《妖怪学讲义》为题,刊载于黄摩西主办的《雁来红丛报》。全书共分总论、理学、医学、纯正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教育学与杂部八门。以后由亚泉学馆购印,由于该学馆失火,此书的译稿五册均付之一炬,仅余《总论》一册,由商务印书馆于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印行。本书即为仅余之总论。总论讲述了妖怪学的定义以及这一学科的内涵、外延,妖怪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妖怪的分类,妖怪学的历史,妖怪学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奇异现象进行说明。总之,本书“欲为国家拂拭迷云妄雾”,从而达到“祛人心之迷妄”、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contents
卷之一上
第一讲 定义篇
第一节 开讲
第二节 妖怪与不思议之异同
第三节 妖怪与异常变态之关系
第四节 妖怪之标准
第五节 假怪与真怪之别
第六节 迷误之原因
第二讲 学科篇
第七节 妖怪学之所以未设学科
第八节 学问全体之学科表
第九节 妖怪学所以为应用学
第十节 心性与妖怪之关系
第十一节 妖怪学与心理学之关系
第十二节 妖怪学与诸学之关系
第十三节 第二分类法
第十四节 第二分类表
第十五节 第三分类法
第十六节 学科分类之归结
第三讲 关系篇
第十七节 实际上之关系
第十八节 与宗教之关系
第十九节 与教育之关系
第二十节 与政治之关系
第二十一节 与医术之关系
第二十二节 与实业之关系
第二十三节 与风俗之关系
第四讲 种类篇
第二十四节 妖怪之分类
第二十五节 物理的妖怪之种类
第二十六节 心理的妖怪之种类
第二十七节 心理学上之分类
第二十八节 诸学上之妖怪
第二十九节 理学的及哲学的妖怪
第三十节 真正之妖怪
第五讲 历史篇
第三十一节 妖怪学之历史
第三十二节 太古之时代
第三十三节 发达之时期
第三十四节 第一时期
第三十五节 第二时期
第三十六节 第三时期
第三十七节 理外的说明法
第三十八节 惟心的说明法
第三十九节 经验的说明法
第四十节 说明法之归结
第四十一节 妖怪事项之起原及发达
第四十二节 妖怪历史之分类
第六讲 原因篇
第四十三节 迷误之原因
第四十四节 妖怪谈话之真伪
第四十五节 知识与妖怪之关系
第四十六节 妖怪与论理之关系
第四十七节 演绎的妖怪
第四十八节 归纳的妖怪
第四十九节 因果与妖怪之关系
第五十节 事实考定法
第五十一节 妖怪体之大分类
卷之一中
第七讲 说明篇第一
第五十二节 心理学上之说明
第五十三节 物心相关之说明
第五十四节 身心相关之说明
第五十五节 神经系统
第五十六节 感觉及知觉
第五十七节 再想及构想
第五十八节 虚想
第五十九节 感情及意志
第八讲 说明篇第二
第六十节 意识论第一(定义)
第六十一节 意识论第二(意识、 无意识之区别)
第六十二节 意识论第三(心力与意识之关系)
第六十三节 意识论第四(意识之范围)
第六十四节 意识论第五(意识与观念之关系)
第六十五节 意识论第六(意识与社会之比较)
第六十六节 注意论第一(注意之义解及性质)
第六十七节 注意论第二(注意与意识之关系)
第九讲 说明篇第三
第六十八节 习惯论第一
第六十九节 习惯论第二
第七十节 联想论第一
第七十一节 联想论第二
第七十二节 信仰论第一
第七十三节 信仰论第二
第七十四节 惊情论第一
第七十五节 惊情论第二
第七十六节 恐怖论第一
第七十七节 恐怖论第二
第七十八节 复情论第一
第七十九节 复情论第二
第八十节 复情论第三
第八十一节 想象论第一
第八十二节 想象论第二
第八十三节 愿望论第一
第八十四节 愿望论第二
第八十五节 意志论第一
第八十六节 意志论第二
第八十七节 意志论第三
第八十八节 情意论归结
卷之一下
第十讲 说明篇第四变式的心理学第一总论
第八十九节 妖怪的现象
第九十节 变态之起原
第九十一节 妖怪之要素
第九十二节 外界之要素
第九十三节 中间之要素第一
第九十四节 中间之要素第二
第九十五节 内界之要素第一
第九十六节 内界之要素第二
第九十七节 情意之异状
第九十八节 妖怪要素之全表
第十一讲 说明篇第五变式的心理学各论
第九十九节 感觉论顺序
第百节 视觉之异象第一
第百一节 视觉之异象第二
第百二节 听觉之异象第一
第百三节 听觉之异象第二
第百四节 触觉之异象第一
第百五节 触觉之异象第二
第百六节 嗅觉之异象
第百七节 味觉之异象
第百八节 有机感觉之异象
第百九节 知觉之异象
第十二讲 说明篇第六变式的心理学各论第二
第百十节 内想之异状总论
第百十一节 再想之异状
第百十二节 构想之异状
第百十三节 虚想之异状第一
第百十四节 虚想之异状第二
第百十五节 虚想之异状第三
第百十六节 感情之异状
第百十七节 意志之异状
第百十八节 说明篇结论
第百十九节 真怪论
第百二十节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