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反对图像
豆瓣
汪民安
简介
知名学者汪民安对话当代艺术
【内容简介】
当代艺术的材料、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为艺术作品呈现和表达意义提供了多元的途径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尝试蕴含着深刻的反思,他们的作品不再聚焦于对个人娴熟技法的炫耀,而是更加关注时间、空间、人和物,更加关注它们之间的多重关系,更加关注艺术家自身的感觉的逻辑。本书以 尚扬、陈丹青、刘小东、丁乙等当代著名艺术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与思考,深刻揭示当代艺术内部的逻辑和张力。
【编辑推荐】
艺术是对现实的超越,还是对现实的逃避?艺术是对自我的呈现,还是对自我的救赎?面对当下人的迷惘,当代艺术家用作品呈现自己眼中的世界;面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学者汪民安展开了自己的思考。他用絮语式的诉说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 这也是他与自己的对话:“我愿意面对一幅画,也发明这幅画,在发明这幅画的同时,也发明自己,发明自己随心所欲的随笔。”
“总之,没有什么事情令人刻骨铭心。一些微末的愿望,小小的满足,对琐事的关注,力比多对日常事物的投入,对瞬间状态的全神贯注——所有这些,都在咀嚼,甚至是在品尝着,生活的庸碌。”
contents
目录:
论庸碌
世界的面孔
从洁净到强度
痉挛
舌头的世界
临时舞台
戏剧性的分裂
轻逸
放大
隐忍的美学
稀缺的折叠
“意义”的流转和回旋
共同体,或者榜样
作为“事件”的画册
山水之坏和知识之坏
流动性崇高回归了吗
植物肖像
无动于衷的风景
物能尽其用吗?
在沉默和言语之间
苹果是一种景观
晃动的景观碎片
铁的神秘复仇
孤独、衰败和残存之物
物有一颗"心"吗?
把天堂照亮
失去与哀悼
饥饿艺术家
机器如何植人身体?
平淡
绘画的结巴
重复的疯狂
多重空间
绘画作为身体
亵渎
内在的收敛,外在的生机
没有肖像的肖像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