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春天
豆瓣
唐代科举与进士生活
杨波
简介
本书在前人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科场风俗和进士生活。全书上中下三篇,二十五个小题目,既可独立成章,连起来又可构成一幅较为完整的“长安春色图”。
上篇《麻衣如雪:科场习俗与进士风尚》重点描述有唐一代科场的规范和惯例。科举草创时期,各项制度仍不完备,难免有漏洞可钻,这便催生了唐代科场公荐和请托盛行,结党和行卷成风,座主和门生相互利用的特殊形势。中篇《长安之春:进士宴集与进士题名》讨论相识、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看佛牙、曲江关宴、杏园探花和雁塔题名等宴集。其中打球、看佛牙是因集会而宴饮,探花和题名是在宴饮后的集体行为;将题名与宴集并列,是考虑到它在宴集中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它是新进士一种生活(宴集)的结束,另一种生活(仕途)的起点。下篇《英雄白头:落第举子的希望与梦想》考察的是科举失败者的心境和情状: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科场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曲江狂欢,他们向隅而泣,举国胜游,他们远离尘嚣,其所作所为正是进士生活的有用补充;同时,他们很可能是未来新科进士的人选,若他日成名,即上升至官僚社会的等级结构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未达时经历的磨难、困苦和情绪势必也被带入这一庞大的体系,并且多多少少潜在地打破其原有的平衡,进而对其运行原则和调控机制做出部分修改;另外,即使是在人数上,他们也远远超过那些幸运儿。
本书中华书局2007年初版,此次百花文艺再版,大的框架没动,只是核校了引文,改正了错误,增补了注释和某些段落,撤换了大部分图片,恢复了中华版删去的参考文献并做了必要的更动添加——很多书替用了最新版本。最大的变化,是《过夏》一节,在一篇未发表旧文基础上几乎重新写过。
contents
绪 言
上 篇 麻衣如雪:科场习俗与进士风尚
业诗攻赋荐乡书:寄籍与争解元
棘篱何日免重来:科场规范
闻达之路唯文章:进士三场试
忽闻金榜扣柴扉:放榜与登科记
公卿门户不知处:公荐与请托
秋卷装成寄与谁:进士行卷
若使吾徒还早达:进士朋党
新有受恩江海客:座主与门生
中 篇 长安之春:进士宴集与进士题名
群莺共喜新迁木:相识宴与烧尾宴
绿衣半醉戴宫花:闻喜宴
曲江共说樱桃宴:樱桃宴
少年球马逐秋风:月灯打球
净几焚香顶佛牙:看佛牙
及第新春选胜游:曲江关宴
春风得意马蹄疾:杏园探花
满城春色属群仙:雁塔题名
夜来新惹桂枝香:新进士的幸福生活
下 篇 英雄白头:落第举子的希望与梦想
不平便激风波险:唐代的科场案
鹦鹉才高却累身:科举制度的牺牲者
姓名未上登科记:科场失意的进士
平生志业欲何如:科场失意的进士(续)
世事悠扬春梦里:进士白日梦
韶光落魄意偏雄:打毷氉与乞旧衣
十年闭户颍水阳:过夏
四十为儒是病身:麻衣与释褐
参考文献
后 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