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豆瓣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1120813
作者: 杨联陞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品方: 活字文化
发行时间: 2016 -9
丛书: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装订: 精装
价格: CNY 32.00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杨联陞   

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1977年,设立了“新亚学术讲座基金”,目标是每年邀请中外杰出学人做系列公开演讲,切磋学问,交流思想。1978年,“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首先成立,之后三十年,每年一次邀请著名学者到院主持讲座,成为学院的盛事。凡有书稿者,均整理出版,形成了这套系列读本。
“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重大。“报”含报偿、报答、报仇等意义;“保”指能够保有、保持之意;“包”指全部保任、负全责,三者都是中国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本书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语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
☆大家小作,重在深入浅出
这本书是一代汉学宗匠杨联陞教授本着“训诂治史”精神写下的一本小书。“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重大。“报”含报偿、报答、报仇等意义;“保”指能够保有、保持之意;“包”指全部保任、负全责,三者都是中国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本书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语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
☆以小见大,体会名家治学之道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书即是杨联陞先生对此一理论的具体回应。“报”这个字是中国社会文化上一个重要概念,它虽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概念,却更是构成中国社会关系特殊性的基础。杨先生对“报”一字的诠释不啻是作一部(但非全部)文化史。

contents

迎杨联陞教授到新亚书院讲学(林聪标)
引言
原报
原保
原包
附论
结语 致谢
附录一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杨联陞著 段昌国译)
附录二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初探)(金耀基)
附录三 中国文化中之媒介人物(杨联陞)
跋(金耀基)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