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英国

豆瓣
聚英国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31740339
作者: 赵小明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8 -1
装订: 平装
价格: 39.80元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心理学骗你没商量

赵小明   

简介

小明在《巨婴国》这本书尚在流行之时,做了一个小小的社会实验,组织了5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4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共9名心理学学生,让他们看《巨婴国》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主要是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认知此件事情的,因为他们一方面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的思考和观点,代表着我们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也检验着我们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的是本科学习阶段,有的是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们看看专业学习背景对他们认知事物会有什么影响。
下面我们把他们的读后感贴出来,分享给大家: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Vanessa W 第一章读后感
在我个人看来,作者引入巨婴这样一个概念,仿佛非要弄出一个伟大体系和学说。陈述过程全凭主观,似乎完全不可证伪。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东西虽缺乏实证基础,却对缺乏科学素养的普通公众有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功效。毕竟很多人不想也没时间去慢慢了解,搞出一个笼统而看起来高深的概念便可俘获很多人的心咯。比如pua学?比如成功学?再比如星座学?这种东西呢,隐藏的深一点我们也还是要找出来的嘛。所谓巨婴,是你脑补出来的一种虚拟状态,还是你故意做出的一个套子?提出的有些例子都很奇怪,把各种各样的行为往巨婴上靠。人的生命和心理,我认为应该是多维度和多可能性的,单凭一种理论就去解释所有的内容,理所当然会使很多例子看起来无比牵强。
而作者提出能量球概念,我更是毫无兴趣,甚至觉得嗤之以鼻。对我来说,能量球是作者建构出的又一个简单模型,人是很复杂的,但作者说每个人都不过是一个能量体,释放出的能量被看到生命就可以得到证悟,看不到就成为怨念。这应该都不需要我举例,简直漏洞百出。轮子的教义还告诉你我们怎么做会更幸福呢,你这直接甩给我一个空而大还没逻辑的体系,然后就让我去信?小孩子都要糖才能骗到咧。难道我们是巨婴,所以思考水平也是婴儿水平?
另外呢,读过作者的其它的文章,戾气挺重的,个人不太喜欢这样的类型,戾气满满的bb整个世界,感觉像是文字世界里的小愤青哟。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维他奶
首先,作者认为:本我(全能自恋)+超我(绝对禁止)=自我(软塌分裂)。
这个公式总结的过于偏激。
对于自恋不只是中国人,全世界人都有,但是事实上谁都做过一个yy的梦 这并不能称为自恋,作者这个地图炮开的太大了,毕竟只有少部分人是龙傲天,叶良辰。
其次,本章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研究,调查问卷。依据的资料都来自于书籍、个人经验、自我分析和电影,甚至还有他做的神神叨叨的梦。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例如 谈到婆媳关系、妈宝男时,欧美日本不如此,作者有没有实际去了解验证就得出结论,十分不严谨。
本书的想法新颖,但是分析时十分偏激灰暗。但是他说到能量球这个说法时。说将想法放到能量球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简直像在练气功 .说的玄之又玄,给我一种邪教的感觉。就是个江湖术士!
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像扶老人他提出的这个社会现状 但却没有说解决方案。只是此上肤浅的分析了一波!简直是毒!
作者什么都扯上中国式xx 有些人总是这样说,时间一长,就会下意识的这样想!作者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不知道陷入了思维定势吗?站在旁观者来贬低中国人真的好吗!这样从洋媚外,拿着西方的标准 来规定中国人 ,真的可以吗!毕竟自黑媚外,恰恰是一种对外界,对自身双重无知的体现。

contents

一章 不吐不快之《巨婴国》
一、分裂之《巨婴国》 / 3
二、不想被代表
——90后发声:我们不是“巨婴” / 6
二章 《巨婴国》究竟说了什么?
一、99.9%的中国人都是“巨婴”? / 33
二、专业胡扯用心科普是怎样一种体验 / 41
三、“巨婴论”变身地图炮 / 47
四、特朗普是“巨婴”吗 / 51
第三章 从“巨婴”到“圣婴”
一、当“巨婴”被推上神坛以后 / 57
二、有一种心理网红叫“圣婴” / 65
三、“圣婴”的文字“贩毒” / 69
第四章 “巨婴国”之争议
一、原生家庭的罪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爱恨情仇” / 79
二、一碗水端不平,中国式大家族 / 109
三、中国应试教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126
四、被玩坏了的国民性 / 150
五、吐槽中国文化是种戒不了的病 / 174
六、“巨婴”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 / 205
第五章 心理学入门的三堂必修课
一、一堂必修课:暗示 / 229
二、二堂必修课:范式 / 247
三、三堂必修课:心理伦理 / 257
第六章 番外篇——进阶心理学
一、心理学骗你没商量 / 281
二、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学心理学 / 289
三、反洗脑 / 294
结束语 / 311
附 录 / 313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