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

豆瓣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相关收藏单

书单|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国

ISBN: 9787108026750
作者: 方德万
译者: 胡允桓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发行时间: 2007 -7
装订: 平装
价格: 39.50元
页数: 484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1925-1945)

方德万    译者: 胡允桓

简介

以往欧美学术界在论述抗战前夕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的作用时,多采用“史迪威模式”,把目光更多投向中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本书作者认为应从中国社会本身来寻求答案,为此,在翻阅爬梳了大量原始档案和文献的基础上,对此项课题进行重新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看法,供中国学界和一般的文史爱好者参考。
“在我的分析中强调四个主题。第一,我把战事和军事置于国民党历史的中心,这段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附有武装力量的革命组织的崛起,直到1945年8月随日本投降而终止的抗日战争,到彼时为止,我相信其失败虽然不是不可避免的,却是可以预见的。……
第二,国民党民族主义的一项内容是驳斥将中国描绘成一种不尚武的文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认为中国不尚武、消极和落后的观点在中国内部被接受了。……
第三,虽然国民党人受到西方军事模式和文化批评的影响,他们并没有忘记中国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政策采纳了过去的传统。……
第四,我很重视地缘政治。一方面,这要求注意国民党自己在地缘政治方面的深谋远虑。在这一方面,从1935到1939年,国民党试图利用日本和中国东北有漫长边界的苏联之间的冲突……”

contents

1 重看史迪威、
2 建立国民革命军、
3 北伐时期的暴力文化、
4 南京十年中的国民党政策及军事改革、
5 在北方的进取政策、
6 日军南下前的抗战、
7 战时动员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