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如何记忆
豆瓣
六盘山泾河上游“陕回”族群的民族学研究
樊莹
简介
本文以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后被清政府"善后"安置在六盘山-泾河上游地区的陕西回民("陕回")为研究对象,考察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生成的,以及实现"异乡"的文化再生的历史过程。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切入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三节 前人的肩膀: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族群如何记忆:多学科理论的视阈
第二章 空间一记忆场:“陕回”生产的历史场域
第一节 空间一记忆场: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视阈
第二节 王朝失序与“陕回”族群的历史生产
第三节 命名与制度设置:“陕回”族群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第三章 文本叙事:“陕回”集体记忆的建构
第一节 “正史”文本:“陕回”族群被记忆的权力建构
第二节 “野史”文本:“陕回”集体记忆的自我建构
第三节 历史记忆的“涤污”:张逢泰的《民国化平县志》
第四章 英雄故事:族群记忆的结晶
第一节 英雄故事:集体记忆的叙事
第二节 商业英雄:“文茂祥”的故事
第三节 商绅英雄:吴九如的故事
第五章 文化记忆:经堂教育的重建与发展
第一节 清末一民国前期经堂教育:文化记忆的重建
第二节 “陕回”的新式教育:文化记忆的重构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经堂教育:文化重建与拓展
第六章 他者与自我的合谋:族群记忆的再创作
第一节 他者的学术创作:《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
第二节 他者的文学创作:《东望长安》
第三节 记忆的自我创作:族群史的当代建构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