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发生
豆瓣
      刘锡光
简介
本书对哲学中的“主体”范畴做了人类学的考察,基于实证资料,描述了人类演化过程中各种主体特征的发生及其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认识与价值的形成。本书是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锡光老师的遗稿,至今依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contents
导 言/1
第一章主体的发生/13
第一节 主体的人类学特征/13
第二节主体性特征的形成/19
第三节古猿与前人/23
第四节前人的生活方式/31
第五节新石器时代的人/37
第六节客体的发生/44
第二章主体性与客体性/51
第一节对象化与表象方式/51
第二节主体的两重性/59
第三节对象化与文化/67
第四节人工物/71
第五节客体的两重性/75
第三章从言语到思维/79
第一节语言是主体“之家”/79
第二节 言说的神经生理基础/85
第三节意义的构造/92
第四节语言与思维的构成/100
第五节生物与文化/108
第四章认识的发生/116
第一节认识能力/116
第二节意识的构造功能/122
第三节认识与世界的生成/130
第四节时空观念的形成/136
第五节表象的构造与数学/147
第五章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152
第一节对象意识/152[1]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159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行为规范/165
第四节 审美意识的发生/170
第五节对象与审美意识/175
第六节美的理想/184
第六章主体的价值的回归/193
第一节需要与价值/193
第二节价值的两重性/197
第三节作为价值的自由/204
第四节疏离化与回归/213
第五节 回归真、善、美/219
参考文献/225
索 引/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