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史家

豆瓣
批评的艺术史家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0184236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杨振宇
发行时间: 2020 -10
丛书: 艺术史名著译丛
装订: 精装
价格: 78.00
页数: 281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杨振宇

简介

《批评的艺术史家》是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波德罗撰写的一部关于德语艺术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旨在考察视觉艺术文献中的一个核心传统,大致涵盖1827至1927年这段时间里,以歌德、康德、席勒作为开端,从黑格尔、施纳泽、鲁莫尔、桑佩尔,发展到李格尔、沃尔夫林、施普林格、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写作。
本书堪称这些重要艺术史家的一个个精彩“学案”。作者研究分析这些艺术史家的思想,不只是对于近一个世纪德语艺术史学发展的爬梳剔抉和条分缕析,更是让我们理解一个事实:艺术观念本身也是历史事实,即所有的艺术史文献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历史文献,其本身就是在书写历史,是艺术史的重要部分。

contents

前言
绪论

部分
章 方案
一 往昔的复活
二 构成和持成
三 康德
四 席勒

第二章 黑格尔
一 《美学》的前奏
二 艺术的历史阶段
三 为现时哲学而恢复往昔艺术
四 鲁莫尔对黑格尔的回应

第三章 施纳泽的批评性历史原型
一 纲要性的视点
二 艺术的连续转形
三 忽视功能
四 具有文化自主性的艺术:对黑格尔的回应2
五 批评性例子汇集

第四章 从桑佩尔到格勒
一 视觉意义
二 虚构与功能
三 历史连续性
四 风格的母题理论和变化的动机

第二部分
绪论
一 阐释性视象
二 绘画问题
三 艺术的自我转形
四 同往昔之间变化了的关系

第五章 李格尔
一 浮雕
二 晚期古典的建筑
三 荷兰团体肖像画
四 艺术意图的意义

第六章 沃尔夫林和古典艺术
一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二 凯旋门的目的论
三 沃尔夫林、布克哈特和盛期文艺复兴

第七章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及其诸问题
一 描述的图式
二 视觉传统的分离
三 通过历史的艺术转形
四 周期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一般性
五 对沃尔夫林论述建筑方式的批评:施马尔索和弗兰克
六 结论

第八章 从施普林格到瓦尔堡
一 施普林格反驳黑格尔
二 施普林格的替代性美学
三 瓦尔堡和波蒂切利的神话
四 商人环境圈和萨塞蒂小礼拜堂
五 艺术与迷信
六 古典艺术的角色
七 瓦尔堡与图画行为

第九章 潘诺夫斯基
一 体系性策略
二 适应性策略
三 关于透视的论文
四 人体比例理论
五 图像和观念的关系

第十章 回顾与综述
一 体系性阐释的诸问题
二 功能和特征的分离
三 关于视点的多重性
四 往昔的复活
五 心灵的自主

注释
文献选编
插图目录
索引
译后记

其它版本 (1)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