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艾略特詩的藝術

豆瓣
《荒原》·艾略特詩的藝術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3502807
作者: 叶维廉
出版社: 臺大出版中心
发行时间: 2018 -5
丛书: 現代主義文學論叢
装订: 精装
价格: NTD400
页数: 248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叶维廉   

简介

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迸生著
紫丁香,從死沉沉的地土,雜混著
記憶和欲望,鼓動著
呆鈍的根鬚,以春天的雨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以春天振奮律動的音樂,引帶我們瞻望的行進中,因著潛藏的幾乎是爆炸性的反諷意味,而捲入只能是步步猶疑的期望,來開啟讀者深入的探尋,衍生出434行的《荒原》,從〈死人的殯葬〉、〈一局棋戲〉、〈火誡〉、〈水淹之死〉到〈雷聲的預言〉共五章節,滿載著神話、歷史、哲學、宗教的意象與音節,夾以倫敦方言,描繪出當代人性的荒蕪與困境,教人讀來無窮玩味。
《荒原》的意義層疊深邃,是龐大的交響樂,是包羅萬象的巨幅壁畫。有人形容它對詩歌的影響,猶如畢卡索之於立體主義(cubism)。誠然,《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詩作,至今仍具有英美詩歌史上重量級的地位,其對靈魂的震盪,在西方仍在進行。

contents

〔代序〕說在前面/葉維廉

〔甲部〕《荒原》之翻譯與導讀
《荒原》譯文
〔導讀一〕《荒原》:戲劇境況與構思策略重演
〔導讀二〕《荒原》與神話的應用

〔乙部〕艾略特論
詩人的窘境:〈艾略特方法論〉序說
艾略特的批評
靜止的中國花瓶:艾略特與中國詩的意象
〈焚燬的諾墩〉之世界
〔補充〕王無邪譯〈焚燬的諾墩〉
艾略特論詩與信仰
四首四重奏:神祕的時間

參考資料
附錄 英/中譯名對照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