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透明性

豆瓣
恶的透明性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60444352
作者: [法] 让·鲍德里亚
译者: 王晴 译 / 赵子龙 校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9 -9
丛书: 精神译丛
装订: 精装
价格: 59.00
页数: 260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法] 让·鲍德里亚    译者: 王晴 译 / 赵子龙 校

简介

在后现代思想家鲍德里亚逝去十年多之后,人们仍在反思他的遗产。这本《恶的透明性》,基本补完了这位思想家的中文译作,成了这反思的一部分。它是鲍德里亚完成早期的理论奠基后的随笔作品,但比《冷记忆》系列更有组织。翻开这部书,读者首先注意到的还是作者从不缺少的话题性。以“恶”为题的本作,就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样无所忌惮,甚至将曾在68年风波后追逐各种意识形态的的法国一代人称作政治“易装癖”。如此比比皆是的惊世骇俗之论,却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首先关心的,是这个当代世界:上世纪80年代末,大的政治动荡已经过去,然而核事故与恐怖主义种种未有的极端现象屡屡发作。如果说鲍德里亚从早期的《消费社会》开始一直切中时代的脉搏,那就是因为他对世界的新变化始终保持着惊奇。诚然,他是后现代理论家,有多本专著集中探讨某个概念,但在这部随笔中,他更是易读的思想家。随笔,不意味着轻松随意,它首先摆脱了形式的束缚,也更加慷慨,给出作者在某个话题上所能思考的一切。我们看到,鲍德里亚是如何面对世界的新事态,运用、提炼他的概念。因此这本书不乏深刻性,也一直多被引用。其中对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的反思,还是能给我们启发。而且这些随笔,也不让我们迷失在“主体”、“他者”等概念的推演中,因为鲍德里亚作为理论家不仅言之有“理”,也一直做到了言之有“物”。同样思考着时代的读者,应该可以从本著得到许多线索。

contents

目录
在狂欢之后
跨美学变迁
跨性别变迁
跨经济变迁
超导性事件
可控式漂白
复印和无限
预防和毒性
冲动和反感
以恐怖主义为镜
恶之去向
逝者的名单
能量的命运
受诅咒部分的定理
根本的相异性
同一者即地狱
差异中的滥情剧
破裂的关系
根本的异域性
根本的相异性
同一者即地狱
差异中的滥情剧
破裂的关系
根本的异域性
威尼斯随行曲
毒性的包容
意志的转化
客体作为奇异吸引子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校后记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