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
豆瓣
杜华
简介
美国的建国一代“容忍“了奴隶制的存在,直到19世纪4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奴隶制的消亡。但仅仅二十年后,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陷入内战,奴隶制随之被彻底摧毁。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和胜利,可谓是“美国历史上最奇特的政治和思想反转之一”。本书以废奴运动为中心,从三个层面探讨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首先,考察1835年邮件运动,分析废奴主义者如何突破国家权力和白人社会的双重压力,推动奴隶制问题的全国化和政治化。其次,以“人身自由法”为中心,分析废奴主义者如何推动北部州制定不利于奴隶制存续的法律,进而推动地方层面的反奴隶制政治的发展。最后,从“奴隶主权势”观念入手,研究废奴主义者创造的政治话语和观点如何影响和塑造了美国的政治文化。本书认为,废奴主义者持续的抗争行动,改变了全国政治的结构和话语,促使国家权力着手切断奴隶制与联邦政治之间的关系,直接促成了反奴隶制政治在19世纪50年代的全面兴起。
contents
导论
一、反奴隶制政治兴起之谜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
四、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五、主要原始文献
---------------------
第一章 早期的反奴隶制活动与奴隶制政治
第一节 美国早期反奴隶制活动的演变
一、建国之前的反奴隶制思想和活动
二、建国初期的组织化反奴隶制运动
三、19世纪初期的殖民废奴方案
第二节 建国初期奴隶制政治的演变
一、共和国初期的奴隶制政治
二、密苏里妥协及其遗产
三、奴隶制政治权势的兴起
四、奴隶制与民主政治的悖论
小结
---------------------
第二章 “道德性政治”:废奴运动的兴起和特征
第一节 废奴运动的道德和政治起源
第二节 废奴运动的核心理念
第三节 废奴运动的行动策略
第四节 废奴运动的“道德性政治”特征
小结
---------------------
第三章 1835年邮件运动与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
第一节 邮件运动的开展
一、“道德说服”与“制造轰动”:邮件运动的起因
二、“通信革命”与邮件运动的可能性
第二节 南部州的激烈反应与奴隶制公共议题的形成
一、查尔斯顿事件:南部激烈反应的开端
二、南部州的反废奴公众集会运动
三、南部州政府对邮件运动的反应
四、南部蓄奴州激烈反应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节 全国性对话与奴隶制政治的兴起
一、北部州民众的反奴隶制话语
二、言论自由问题与北部州的反奴隶制政治话语
三、邮件审查之争与联邦国会中的奴隶制政治
四、奴隶制问题的政治化和全国化
小结
---------------------
第四章 社会抗争与反奴隶制立法:乔治·拉蒂默案与马萨诸塞州1843年人身自由法的制定
第一节 19世纪40年代之前的逃奴问题与人身自由法
一、逃奴问题、联邦《逃奴法》与人身自由法的起源
二、19世纪初的人身自由法
三、废奴运动与人身自由法的演变
第二节 乔治·拉蒂默案与马萨诸塞州1843年人身自由法的制定
一、乔治·拉蒂默案始末
二、“拉蒂默请愿运动”的发起
三、废奴主义者的话语策略与公众意见的塑造
四、马萨诸塞州1843年人身自由法的制定
第三节 马萨诸塞州和北部地区反奴隶制政治的发展
一、马萨诸塞州反奴隶制政治的发展
二、“拉蒂默论战”与反联邦《逃奴法》思想的发展
三、北部地区人身自由法和废奴运动的发展
小结
---------------------
第五章 抗争话语的“制度化”:废奴运动与“奴隶主权势”观念的提出和发展
第一节 前期废奴运动与“奴隶主权势”观念的缘起
一、19世纪初描述南部蓄奴州政治势力的观念
二、反废奴暴力事件与“奴隶主权势”观念的提出
三、“钳口律”、得克萨斯问题与“奴隶主权势”观念的提出
第二节 自由党与“奴隶主权势”观念的发展和传播
一、“奴隶主权势”观念与废奴运动的“政治化”
二、“奴隶主权势”观念与自由党的兴起
三、“奴隶主权势”观念与1844年总统选举
第三节 “威尔莫特附文”之争中的“奴隶主权势”话语
一、“威尔莫特附文”之争的由来与过程
二、激进的反奴隶制国会议员与“奴隶主权势”话语
三、温和的反奴隶制国会议员与“奴隶主权势”话语
小结
---------------------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