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十讲

豆瓣
中国历史地理十讲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309144567
作者: 邹逸麟
发行时间: 2019 -7
丛书: 名家专题精讲丛书
装订: 平装
价格: 68.00元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名家专题精讲”

邹逸麟   

简介

本书精选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十篇,列为十讲,内容大致如下:(一)我国历史时期水系主要是黄河、运河的开凿、变迁、兴废的历史过程;(二)我国历史时期水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三)两三千年来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背景。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两难的处境,从而汲取历史教训,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contents

前言
一、《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1-18
(2002年5月30日发表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全文摘录,《秘书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编)。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333-343页)
二、《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19-46
(1995年1月25日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302-319页)
三、《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化述略》 47-82
(1985年1月完成,1987年5月发表于《历史地理》第五辑,页25-39。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246-269页)
四、《江淮平原的人文》83-114
(1993年3月收入谢觉民主编《自然·文化·人地关系:人文地理笔谈》(科学出版社)。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356-376页)
五、《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 115-143
(1980年8月,刊于《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1-20页)
附:《历代正史<河渠志>浅析》144-164
(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续编》第562-575页)
六、《北宋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165-185
(1976年初稿,1979年改定,1981年9月发表于《文史》第12辑。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25-38页)
附:《北宋黄河东北流之争与朋党政治》186-218
(2008年8月刊于《华学》第九、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续编》第66-89页)
七、《从地理环境考察我国运河的历史作用》219-248
(发表于《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226-245页)
八、《唐宋汴河淤塞的原因及其过程》249-280
(1962年9月发表于《复旦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87-107页)
九、《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281-326
(1978年冬初稿、1979年冬改定,1981年11月刊于《历史地理》创刊号,页80-98。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150-183页)
十、《淮河下游南北运口变迁和城镇兴衰》327-
(1985年8月初稿、1986年6月二稿,1988年9月发表于《历史地理》第六辑,页57-72。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184-208页)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