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掌故

豆瓣
武林掌故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15402819
作者: 张大为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3 -8
装订: 平装
价格: CNY 26.00
页数: 183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张大为   

简介

带吴钩,仗宝剑,行天下,重然诺,轻死生,身手不凡的侠客;武功高超,追星赶月,走险千里,“叫得响,踢得开”的镖头;通十八般武艺,熟悉各种套路,精技击,懂暗器,带出大批武林高手的武师……武林豪杰精英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但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却给武林和武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的认识与真实的武林渐行渐远。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这些武林名人特点鲜明的习武生涯、成长过程、不凡事迹,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林。

contents


自序
说说武状元
◎ 练武的人都崇拜武状元,其实唐朝开始的武科考并没有武状元之称。中国历史上首名武状元出自明末,他叫王来聘,是崇祯皇帝亲选的。此后出的武状元,多有故事。
大儒颜习斋、李恕谷与武术
◎ 颜习斋(1635—1704),河北博野人,名元,号习斋,虽为大儒,却武功高超,因倡导习武而在武林颇有影响。李恕谷(1659—1733)是颜习斋的徒弟,于康熙庚午中举,随即归隐练武,独创两趟剑术,对习武者影响很大。
解读《大刀王五歌》/
◎ 王五(1844—1900),原名王正谊,字子斌,河北沧州人,精通“披挂门”、“六合门”武艺,因善使一口超乎寻常的大刀,并且刀法纯熟、德义高尚而被武林人称为“大刀王五”。他的相貌、性格少有人知,却在一首诗中得到解读。
“魏氏一门”行侠仗义
◎ 武林所称“魏氏一门”,指著名武师魏昌义、魏赞魁、吴斌楼,三人均为河北蠡县齐庄人。魏昌义(约1840—1920)是清末民初的名镖师,以“戳脚翻子”见长,武林人称“赛毛遂”,曾是北京福源镖局的大镖头。魏赞魁(1854—1951)是魏昌义的徒弟,也是清末民初的名镖师,精通“戳脚翻子”,善使“牛头镋”,武林人称“铁腿”。吴斌楼(1898—1977)是魏赞魁的徒弟,精“戳脚翻子”,以“花鞭”、“快枪”见长,武林人称“花鞭吴”。“魏氏一门”三人多行侠仗义,仅每人举其一例。
“勇士”马永贞遭暗算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吴钩宝剑如霜雪,银鞍白马相辉映,古今真正的侠客有几人?即使被称为武林人物,也不是那么随便的。武功高超,德术兼备,才能被称为武林人物。他们的故事,新鲜而神奇,总能吸引人的眼球。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一些武林高手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技艺,他们的习武生涯、成长过程、不凡事迹,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林。
让我们通过阅读本书,还原被武功电影和武侠小说神秘化甚至神仙化的武林人物的真实形象。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