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
豆瓣
劉復生
简介
本書原爲劉復生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徐中舒教授,副導師吳天墀教授,1990年於四川大學通過答辯。1991年收入“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由文津出版社出版。
本書所要剖視研討的,正是儒學哲理化的「史前」時期,亦即我們所說的「北宋中期」。具體而言是指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公元1023-1085年),而又以仁宗慶曆(公元1041-1048年)前後爲論述重心所在。
唐宋之際中國社會的劇變造就了衆多的新型學者和思想家,慶曆前後,正是新舊交爭且新儒取代舊儒這一大趨向的關鍵歲月。「新儒」鄙棄漢唐儒生拘守章句訓詁、與治道相脫離的學風,希望恢復儒學的獨尊地位,將眼光心思轉向到對儒學義理的探索,并企求改造社會和服務於現實。於是儒學復興思潮跌宕起伏,漸成高潮。這種有異於漢代經學的新儒學,或總名之爲「宋學」,它包括有許多派別。具有很大影響的理學是胎動於北宋中期儒學復興思潮而形成其後的一個學派。
contents
序言
第一章 儒學復興運動的產生及其特點
(一)中國社會在唐宋之際的劇變
(二)儒學史上疑經思潮的湧現
(三)「學統四起」與儒學復興運動的特點
第二章 反佛老思潮的高漲
(一)佛老勢力在唐末宋初的消長
(二)宋仁宗時期反佛老思潮及其特點
(三)張載、二程之闢佛老
第三章 古文運動的再起與儒學復興思潮
(一)宋初文壇的兩種風向
(二)古文運動的再起與儒學的復興
(三)以儒家之道爲中心的古文運動
(四)政教中心論的復甦
第四章 史學更新與儒學復興思潮
(一)史學風氣的變化
(二)史論新特點
(三)《新唐書》和《新五代史》
(四)《唐史記》、《資治通鑑》和《唐鑑》
第五章 政風之變與政治革新
(一)北宋前期的政治風尚
(二)政風之變與儒學思潮
(三)從慶曆新政到熙寧變法看儒學思潮的影響
第六章 興學運動與儒學復興思潮
(一)由私學到官學和地方立學
(二)從慶曆興學到熙豐教育改革
(三)從興學運動看儒學思潮的影響
第七章 儒學思潮影響下的科舉改革
(一)宋初科舉制度的發展
(二)北宋中期科學改革進程
(三)從科學改革的發展脈絡看儒學思潮的影響
第八章 理學是儒學復興思潮的產物
(一)儒學復興運動的分裂
(二)理學是新儒學派別中的一家
(三)理學是新儒中的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