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散文
豆瓣
[日本] 松尾芭蕉 译者: 陈德文
简介
本书是日本文坛一代宗师,被芥川龙之介盛赞为“《万叶集》以后的最大诗人”、被日本人尊为“俳圣”的俳句诗人、散文家松尾芭蕉[宽永二十一年(1644)—元禄七年(1694)]的散文与俳句集,收入了芭蕉的主要代表作品。
本书共有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纪行·日记”,后一部分是“俳文”。“纪行·日记”包括松尾芭蕉著名的《奥州小道》及《野曝纪行》《鹿岛纪行》《笈之小文》《更科纪行》《嵯峨日记》六篇著作,“俳文”约占全书一半,共一百一十八篇。松尾芭蕉之思想、情感、经历、观感皆在其中。
书中还收入了与芭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俳句诗人、画家破笠、与谢芜村、许六、上村白鸥、英一蝶等人所作的芭蕉形象图以及芭蕉手迹,共计二十余幅。彩色印刷、制作精良。
contents
送您一个完整的芭蕉——译者前言
纪行·日记编
野曝纪行
鹿岛纪行
笈之小文
更科纪行
奥州小道
嵯峨日记
俳文编
一 《合贝》序
二 《十八番合句》跋
三 《常盘屋合句》跋
四 《柴门》辞
五 《为我》辞
六 独寝草之户《芭蕉狂风》辞)
七 乞食翁(((橹声打波》辞)
八 雨笠
九 寒夜辞《橹声打波》辞)
十 糊笠
十一 夏野画赞 (《信马由缰》辞)
十二 《虚粟》跋
十三 歌仙赞 (《伊予之国松山……》)
十四 士峰赞 (《云雾》辞)
十五 《寝马》辞
十六 《兰之香屋》辞
十七 《种植茑萝》辞
十八 脱谷之音(《不知冬日》辞)
十九 竹林里(《棉弓》辞)
二十 《打砧》辞
二十一 《狂句朔风》辞
二十二 酒和梅(《初春》辞)
二十三 一枝轩(《世上》辞)
二十四 《牡丹分蕊》辞
二十五 《欲持团扇》辞
二十六 三名(《杯》辞)
二十七 垣穗梅(《访人未遇》辞)
二十八 《伊势纪行》跋
二十九 四山之瓢
三十 《初雪》辞
三十一 团雪
三十二 闲居之箴(《饮酒》辞)
三十三 《野曝纪行绘卷》跋
三十四 竹中梅(《归来》辞)
三十五 《蓑虫之说》跋
三十六 《续之原》合句跋
三十七 保美之里(((梅花山茶》辞)
三十八 示权七
三十九 拄杖坂落马(《拄杖》辞)
四十 岁暮(《故乡》辞)
四十一 掘泥炭冈(《泥炭》辞)
四十二 伊势参宫(《花木》辞)
四十三 伊贺新大佛之记
四十四 《犹见》辞
四十五 《落花飘飘》辞
四十六 翌桧(《翌桧》辞)
四十七 参拜高野
四十八 《夏访》辞
四十九 湖仙亭记(《此宅》辞)
五十 《留宿》句入画赞
五十一 十八楼记
五十二 鹣舟(《欢乐》辞)
五十三 更科姨舍月之辩
五十四 素堂亭十日菊
五十五 芭蕉庵十三夜
五十六 枯木杖(《枯木杖》辞)
五十七 糊斗笠
五十八 赠越人(《二人》辞)
五十九 深川八贫
六十 《阿罗野》序
六十一 《草户》辞
六十二 《负草》辞
六十三 对秋鸭主人宅之佳景
六十四 《啄木》辞
六十五 夏日杜鹃(《田麦》辞)
六十六 《横跨野原》辞
六十七 高久宿馆之杜鹃(《杜鹃》辞)
六十八 奥州插秧歌(《风流》辞)
六十九 轩之粟《栗下》辞)
七十 石河瀑布(《五月雨》辞)
七十一 染色石
七十二 武隈松(《樱谢》辞)
七十三 《笠岛》辞
七十四 松岛
七十五 天宥法印追悼文
七十六 银河序
七十七 《药栏》辞
七十八 《烈日炎炎》辞
七十九 温泉颂(《山中》辞)
八十 《寂寥》辞
八十一 在敦贺(桂下因家之花)
八十二 纸衾记
八十三 明智妻(《月光》辞)
八十四 少将尼(《少将尼》辞)
八十五 洒落堂记
八十六 贺重子
八十七 幻住庵记
八十八 《道之记》草稿
八十九 四条河原纳凉(《河风》辞)
九十 《其后……》(《夏草》辞)
九十一 云竹赞(《回首》辞)
九十二 乌之赋
九十三 卒塔婆小町赞
九十四 断杵
九十五 落柿舍记
九十六 朗月
九十七 成秀庭上松赞语
九十八 阿弥陀僧
九十九 《忘梅》序
一百 《捋稻谷》辞
一百零一 宿明照寺李由子处
一百零二 岛田的时雨
一百零三 雪中枯尾花
一百零四 龟子良才
一百零五 去家之辩
一百零六 移芭蕉辞
一百零七 桌之铭
一百零八 三圣图赞
一百零九 僧专吟饯别之辞
一百一十 别许六辞
一百一十一 送许六辞
一百一十二 吊初秋七日之雨星
一百一十三 闭关之说
一百一十四 悼松仓岚兰
一百一十五 东顺传
一百一十六 素堂菊园之游
一百一十七 送别嗒山(《武藏野》辞)
一百一十八 骸骨画赞(《闪电》辞)